文丨喻銀全(巴中市中醫院(巴州區人民醫院))
眾所周知,很多老年人認知功能降低均可能為腦部微出血所引發。那么腦微出血是什么呢?老年人腦微出血后認知功能降低可以采取相關措施預防嗎?
從影像學診斷角度分析,腦微出血主要指的是特殊序列上表現為均勻一致的卵圓形或圓形信號減低區,直徑在2-5mm之間,其周圍無水腫,但是應注意需要排除腦溝區域、血管間隙以及小血管的血液流空效應造成的信號丟失、可能伴隨出血的皮層下鈣化灶、軟腦膜的含鐵血黃素沉積、腦血管畸形、基底節區的鐵的沉積或鈣化、外傷等等,其中腦血管畸形包括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擴張癥;從臨床定義上分析,腦微出血主要指的是以微量出血為主要臨床特征的、腦內微小血管病變所導致的一種腦實質的亞臨床損害。
從實質上講,腦微出血就是含鐵血黃素沉積,因此臨床也形象的將其稱為腦子“上銹”,從而來比喻老年人常常發生的記憶力降低、思維遲緩等認知功能降低表現。
腦微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發生率具有較大差異。相關調查顯示,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腦微出血發生率大約在22.9%-43.6%之間;健康老年人群體中腦微出血發生率大約為5%;混合性卒中腦微出血的發生率大約在41.2%-70.2%之間;而自發性腦出血中腦微出血的發生率大約在51.8%-81.5%之間。由此可見,腦微出血在臨床中非常常見。
對于老年人來講,年齡越大,腦微出血的發生風險就越高。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病變,也會進一步增高疾病發病率。腔隙性腦梗死、腦白質病患者發病率也更高。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臨床中腦淀粉樣血管病患者數量也會越來越多,此類患者出現腦微出血的風險也更高。此外,有研究顯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是引發腦微出血的危險因素。究其原因是因為長期的高脂血癥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局部血管狹窄,引起顱內動脈粥樣硬化,但是在血管狹窄位置血流逐漸減少,加上多種脂蛋白的作用會造成小血管血管瘤不易破裂,顱內動脈血管壁不易發生變性,最終降低腦微出血發生率,因此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過低也會導致腦微出血的發生。
目前臨床專家針對腦微出血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其涉及方面包括生化指標、卒中史、年齡、遺傳特異性等等。當發現腦子“上銹”之后,應及時篩查可能引發疾病的危險因素,并采取對癥干預,從而降低對認知功能的進一步損害和腦微出血再發生。
在腦淀粉樣血管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微血管病中,此病癥的病理基礎具有一定差異性。首先,在表現部位上,腦淀粉樣血管病主要出現在腦葉部位,而動脈粥樣硬化性微血管病主要出現在幕下或深部位置;從病理基礎上看,腦淀粉樣血管病主要是灰白質、軟腦膜以及大腦皮層交界區小血管壁有淀粉樣物質不斷沉積,進而造成的血管壁結構的變化;而動脈粥樣硬化性微血管病大多是高血壓微血管病所造成的玻璃樣變性情況,主要對深部白質與灰質核團的穿支細小動脈末梢造成影響。
其一,血管周圍間隙擴大,導致血管壁跨壁壓不斷擴大;因為缺氧等代謝異常情況造成血管壁營養障礙,進而引發出血癥狀;其二腦缺血再灌注:包括靜脈出血、腦栓塞等,再灌注早期病灶區域的微血管損害特征包括節段性缺損、基底膜脫落、溶解等;腦水腫加重后,管周片狀出血,與此同時細胞外間質會出現大量降解情況,進而導致微血管失去支撐,最終造成出血和血管源性腦水腫情況;其三腦小動脈破裂滲血或出血;其四影像學上的腦微出血從組織病理學上分析,是由于微出血病灶鄰近的小血管損傷,造成血液之間的不同成分發生微量聚集情況。
通過MRI序列檢查,盡早發現腦微出血,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干預,減少疾病再發,在延緩老年人認知功能降低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樣預防腦微出血呢?
有專家以社區人群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研究發現,腦微出血在人群中具有較高發病率,但是并未明確此病癥確切發病因素。經由上文可知,腦深部區域的微出血可能與血管并發癥風險增加、高血壓血管病等有關,腦葉微出血可能與腦淀粉樣血管病有關。
首先,針對引起幕下腦微出血或大腦深部腦微出血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危險因素的處理措施,應積極控制患者血壓水平,尤其分級已經達到3級的患者,應盡量保證血壓水平穩定。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降壓過程中,應避免血壓水平劇烈波動,究其原因是因為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也有可能引起腦微出血。
其次,引發腦微出血的另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為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美國加州大學Ovbiagele教授最早報道了腦微出血和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國內相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證實。研究發現,血漿β淀粉樣蛋白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一定相關性,而β淀粉樣蛋白與同型半胱氨酸相互作用后,可以進一步增強神經毒性周勇,進而引發腦微出血,加重認知功能損害程度。
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高血壓患者群體中,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較為常見,引起此現象的重要原因為機體B族維生素缺乏。因此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最有效、經濟的方法為口服葉酸、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此外,低脂肪、高水果和蔬菜的飲食模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機體血液中含有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