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容
( 遂寧市中心醫院 四川 遂寧 629000)
血清MMP-9 是臨床用以反映高脂血癥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重要血清學指標。而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增厚則是作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早期標志之一[1]。該次研究主要探討血脂異常患者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其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指標水平的相關性。
隨機納入本院2019 年5 月—9 月收治50 例血脂異常患者建立研究組,同期納入50 例健康體檢者建立參照組。研究組男女比例28:22,患者年齡31 ~74 歲,平均年齡(55.3±8.4)歲;參照組男女比例30:20,受檢者年齡33 ~75 歲,平均年齡(56.3±7.9)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受檢者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采用PHILIP IU 22 型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超聲探頭頻率設置5 ~10 MHz。檢查前指導受檢者行仰臥體位,使頸部得到充分暴露,使頭部稍偏向檢查區對側,掃查頸部總動脈、頸外動脈及頸內動脈,觀察頸部IMT 厚度、IMT 增厚率以及斑塊形成率情況。
受檢者均于晨間空腹狀態采集靜脈血液4ml,標本均于采集后3h 內送檢,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P-9 等指標。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P-9 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血清學指標檢查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受檢者血清學指標檢查情況對比(±s)
分組 例數 總膽固醇(mmol/L) 三酰甘油(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MMP-9(μg/L)研究組 50 5.72±0.97 2.15±0.47 3.62±0.47 0.91±0.26 124.62±22.08參照組 50 4.36±1.12 1.42±0.68 2.80±0.78 1.60±0.39 60.11±9.37 6.490 6.245 6.367 10.409 19.018<0.05 <0.05 <0.05 <0.05 <0.05 t P
研究組患者頸動脈IMT 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IMT 增厚率、斑塊形成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者頸動脈超聲檢查情況對比
Spearman 法分析顯示,研究組患者頸動脈IMT 水平與血清MMP-9 水平存在微弱正相關關系(r=0.154,P<0.05)。
頸動脈超聲是一種無創性的檢查方法,通過頸動脈超聲可清晰、準確觀察到患者頸動脈血管的管腔以及各層次動脈結構情況,從而可準確測量IMT,及時發現與鑒別診斷斑塊形成、管腔狹窄以及管腔閉塞等情況,從而為預測和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提供參考依據[2-4]。研究發現,研究組血脂異常患者頸動脈IMT 相比參照組健康體檢者均明顯更高;研究組IMT 增厚率、斑塊形成率相比參照組均明顯更高。MMP-9 表達可促使中膜平滑肌細胞發生遷移與增生,進而導致血管重構相關疾病形成與發展。而平滑肌細胞向血管內膜的遷移、增生以及轉化則是導致發生血管內膜增厚、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本研究通過對比與相關分析發現,研究組患者頸動脈IMT 與血清MMP-9 存在正相關關系。研究提示,血脂異常患者的血清當中MMP-9 水平升高可提示其動脈內中膜出現增厚以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等狀況[5]。
綜上所述,血脂異常人群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測IMT 具有重要意義,血脂異常患者頸動脈IMT 與血清MMP-9 存在微弱正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