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漪
(紅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院 云南 蒙自 661199)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以及致死率較高,患者經救治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導致生活質量降低,且對家庭以及社會帶來較大負擔[1]。多學科協助護理,是由多個專業小組組成護理團隊,各學科護理人員相互協作,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提升其認知度,改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多學科護理,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60 例腦卒中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0 例。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47 ~80 歲,平均(65.25±2.17),其中合并高血壓15 例、糖尿病12 例、冠心病3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7 ~79 歲,平均(65.28±2.77),其中合并高血壓13 例、糖尿病10 例、冠心病7 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2];均自愿參與,且取得書面同意;配合度較好。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患者;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護理人員做好疾病健康講解,叮囑注意事項,遵醫囑給予藥學服務等各項護理措施。
觀察組:實施多學科護理干預,具體為:(1)成員由護士長、心理咨詢師以及康復師等組成。組長負責協調工作,制定工作流程以及相關制度等,成員根據自身職責,對患者實施評估,制定康復方案,并進行落實。(2)吞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伸舌、卷舌以及頂舌等運動,訓練舌部肌肉,促使肌肉力量恢復。同時每天進行張口、鼓腮、空吞咽等動作練習,增強口腔各部分肌肉協調性,每天20 次,每天3 組。(3)心理護理: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有計劃做好心理疏導,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介紹成功治療案例,消除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通過溝通、示范,提升患者認知度,促使其配合得到提高。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評分進行評價,分值0 ~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采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定患者生存質量,主要包含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等,共計26 個條目,每條目按照1 ~5 級評分,分別記1 ~5 分,其中3、4、26 條目反向計分,各領域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4-5]。
采用Fugl-Meyer 評測法,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定,內容包含:上肢、腕、手、下肢、坐位,分值0 ~100 分,得分越高,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ADL 及Fugl-Meyer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DL 及Fugl-Meyer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ADL 及Fugl-Meyer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ADL 及Fugl-Meyer 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ADL Fugl-Meyer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0 75.62±2.52 87.52±2.14 74.52±2.15 86.52±4.17對照組 30 75.69±2.62 80.52±2.97 74.55±2.19 80.52±4.11 0.105 10.474 0.054 5.613 0.458 0.000 0.479 0.000 t P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社會關系領域 環境領域觀察組 30 21.05±3.25 18.52±2.41 19.62±1.52 17.55±4.15對照組 30 17.22±3.52 15.22±2.19 14.25±2.62 14.52±4.19 t 4.379 5.551 9.710 2.814 0.000 0.000 0.000 0.003 P
隨著優質護理的推進,護理人員在疾病預防、慢性病管理以及康復治療中的作用以及優勢日益凸顯,多學科協作護理逐漸得到臨床的重視。多學科護理通過協調多科護理人員,改變既往護理分階段狀態,制定連續性、系統性以及全面性的護理方案,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提高顯著,證實多學科護理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采用多學科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提升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提高運動功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