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梅 張麗榮 羅曉麗 劉河群 田克群 鄧梅清 蘇彩燕 羅仕享
(新興縣人民醫院 廣東 云浮 527400)
關于定位,是由著名的美國營銷專家艾爾.列斯與杰克.特羅提出來的,他們將定位定義為:定位是對產品在未來的潛在顧客的腦海里確定一個合理的位置。將定位應用于醫療后,定位就是把負責的搶救人員位于固定位置[1]。通過分工定位,使具備相應能力的人固定在相應的位置,有利于充分發揮其工作優勢,同時護士分工明確[2],有利于統一、有序、協調開展工作。通過實施對護士分工與定位搶救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急診科護理人員37 名,其中:男4 名,女33 名。N1 級(取得護士資格證,仍在2 年規培期人員)護士14 名,N2 級(取得護士資格證,已完成2 年規培期人員)護士11 名,N3 級護師7 名,N5 級主管護師 5 名。
選取2019 年6—12 月急診科護理人員37 人,采取在院內培訓的基礎上給予護士分工與定位搶救的相關理論培訓并演習。將參與搶救的護士分為四個角色并進行位置定位,分別為:呼吸管理員(站在患者肩部位置)、循環管理員(站在患者的右手掌位置)、藥品管理員(站在右側與床尾同一水平線的約1 米處)和登記管理員(床尾)。呼吸管理員:負責與呼吸有關的工作,如:吸氧、吸痰、氣管插管、準備呼吸機。循環管理員:負責與循環有關的工作,如:建立靜脈通道、心肺復蘇、除顫。藥品管理員:負責與藥品有關的工作,如:靜推腎上腺素、阿托品、急救藥品歸位。登記管理員:負責與記錄有關的工作,如登記搶救記錄本、及時補錄搶救記錄(6 小時內)。進行情景模擬演練:利用模擬人設計實時急救情景,情景①:患者在院內突發呼吸心搏驟停;②自行到院的昏迷患者(到院時已呼吸心搏驟停)。把護士分為3 人、2 人這兩種定位模式,隨機抽取不同的情景模式按照一定的急救程序完成相應的急救護理措施,進行反復演練。
熟練使用除顫儀、熟悉氣管插管配合、自信心人數的變化。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n(%)]
搶救工作是急診室的重點工作,是最能反映醫療水平的關鍵部分,是醫院綜合水平的體現。搶救中護士所負擔的工作十分重要,其技術水平高低、組織配合的好壞,可直接影響搶救的成敗。然而,由于新招年輕護士多,低年資護士較多,工作無經驗;院內及科室培訓效果不佳,氣管插管備物不齊全。急救時分工不明,參加搶救人員定位和職責無明確規定,出現人多而亂,指揮不統一,氣氛緊張,頭腦不清晰,內心迷茫,不知道自己該站什么位置,先干什么,又該做什么,護理人員來回走動,交叉重復操作,既消耗體力又出現操作時的相互影響而等待或發生沖撞現象,不利于搶救措施的及時落實。針對以上種種因素,需要進行原因分析并進行整改,使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繪制魚骨圖,查找影響搶救效果的全部因素,并找出關鍵影響因素:新輪科、新畢業和低年資護士多,對搶救工作無經驗,對搶救儀器的使用不熟練、分工和定位搶救不明確等關鍵因素進行整改和人力調整。
①成立小組,分配小組成員的工作:每班設立一個組長,由高年資護士擔任,搶救時進行護士的分工和定位管理,在整個搶救過程中扮演指揮、協調工作,促使搶救工作有序進行。
②組織相關理論知識培訓和考核:對全科護士進行呼吸機、除顫儀、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配合等知識、技能培訓,培訓后用考核評分標準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者予重新培訓,考核,直至考核合格。
③情景模擬演練:所謂的情景模擬演練,就是通過設置一種逼真的工作場景,要求參與演練的護士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相應的護理措施[3]。科室每個季度進行組織一次演練,平時自由組合演練。每當有新輪科、新畢業護士調入時,都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演練。要求每人都要把呼吸管理員、循環管理員、藥品管理員和登記管理員的角色都要演練。同時,為了更好把握護士的熟練程度,制作分工與定位演練表,對參與過演練的護士需簽名確認,對于演練過的角色次數用“正”統計次數。演練時使用模擬人進行演練,以增加護士的現場感和真實感,促進演練和臨床實踐操作的無縫連接。對于在演練中發現的問題或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會滾動到下一輪回的演練中進行強化,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促進護士急救技能的發展。
④制定新的搶救記錄登記本,使搶救記錄項目更直觀、明了,便于觀察培訓后的效果,有利于質控。隨時查閱搶救記錄,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使搶救工作有效進行。
經過護士分工與定位搶救培訓演練,熟練使用除顫儀人數由12 人(32.43%)升為37 人(100%),熟悉氣管插管配合人數由19 人(51.35%)升為37 人(100%),以上數據說明,通過護士分工與定位搶救強化培訓,急診護士得到了專業的急救培訓,全科護士特別是新畢業、新輪科等低年資護士,她們的急救技能得到了極大大幅度的提高,促進了護理急救工作的發展,提高了醫院的綜合實力,造福一方百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院在醫療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提高了新畢業、新輪科護士的自信心,使自己覺得自己是有能力承擔搶救工作,使護士的參與搶救的自信心由48.65%升為86.49%,促進了她們護士生涯的職業成長。
在搶救工作中,通過護士分工與定位搶救,站位固定,分工明確,使各小組成員不竄位,急而不慌,忙而不亂,井井有條,避免了搶救時的忙亂,保證各項搶救措施有效落實[4],工作有序進行,確保危重患者進入搶救室后在最短時間內接受同步救治。但是護士的分工,只是相對的分工,不是絕對的分工,搶救成員在搶救工作中即要做到分工,也要做到合作,注意強調團隊的協調性,確保搶救工作有序進行。當有一名護士成員在搶救過程遇到難題時,其他成員需及時調整工作角色,組長亦需全程掌控全局,適時對人員工作角色做出調整,確保每個角色都有相應能力的護士承擔[5]。同時,對于新調入、新輪科護士來說,單純的理論和演練不可能會全面提升她們的臨床急救實踐能力,需積極參加到急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來,用理論和演練指導臨床工作,對于存在的或存有疑慮的問題需請教上級護士,并在下一輪的工作不斷總結、完善,才會使急救操作技能得到不斷提升和鞏固。新畢業、新輪科護士沒有搶救經驗,高年資護士應給予她們信心,鼓勵其積極參加搶救工作,在搶救工作一開始可安排一些容易上手的搶救工作給她,比如胸外心肺復蘇術,使其不斷適應和增加急救經驗,促進成長。
綜上所述,護士分工與定位搶救模式能有效提高護士的急救技能,幫助和促進新畢業、新調入、新輪科護士的成長,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自信心,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