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國網上饒市廣豐區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經理 張彤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4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就電網企業而言,必須認真學習研究并用好《民法典》,切實維護供用電雙方合法權益。

要充分認清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里程碑。《民法典》編纂歷程,從1954年啟動民法起草工作開始,至今已有66年,期間經歷《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等。2015年開始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2020年,《民法典》誕生,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成果,是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要充分認清民法典是保障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安全帶。《民法典》合同編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以及侵權責任編第八章《高度危險責任》等編章對電網企業法定義務的主要內容做了規定,且基本保留了現行《合同法》和《侵權責任法》相應章節的內容,體現了大型公用事業法人獨特的經營規律。民法典修訂完善了供用電合同部分條款表述,微調了供用電雙方的權利義務內容,新增供電人強制締約義務,明確中止供電通知義務,擴大“賠償責任”范圍,明確用電人應節約計劃用電,強化了供用電人的權利保障。
《民法典》為各類民商事活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創新機制設計,對供電合同等內容作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為保障契約自由、促進公平競爭、保護交易安全和秩序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對電網企業進一步強化合法意識、合規意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法典》增加了供電人強制締約義務規定,各電網企業對于到期的供用電合同,應及時進行續簽,防范供用電法律合規風險。
《民法典》明確了供電人中止供電的事先告知義務。電網企業各供電所應嚴格遵守已公開承諾或在供用電合同中約定的中止供電通知時限、通知方式,防范法律風險。
《民法典》明確了供用電損失賠償責任承擔方式,這就要求電網企業在辦理涉及向用電人追責的法律糾紛案件時,要分析選取更有利的賠償主張,在起訴、舉證中要注意收集相應支撐證據材料。
《民法典》調整了合同“格式條款”的定義和效力認定,電網企業供用電等格式合同中相關條款應進行顯著性提示,對產權分界點的界定、預付電費、電費違約金等條款應作出特別約定,避免可能發生歧義的條款。
《民法典》對高度危險責任中可減輕、免除經營者責任的認定標準更加嚴格,電網企業應強化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警示標準,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采取技術等措施,持續減少社會觸電傷害可能。同時做好安全警示措施記錄、對用戶或其他侵權人發送書面通知函件等證據的留存,以利發生糾紛時盡量爭取減輕或不承擔責任的抗辯。對魚塘、人口密集區域裸導線絕緣化處理的工作是否落實到位,整改的數量、比例,要由相關部門和各供電所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統計,并作為月度重點工作內容之一,盡快核實、整改到位,堅決、徹底杜絕線路底下觸電事故的發生。
《民法典》明確了建設工程合同無效處理、可解除合同的情形,電網企業應審慎簽訂和履行建設工程合同,防范工程轉包、違法分包、拖欠工程款和工程竣工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法律風險。
《民法典》強化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電網企業應當嚴格落實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完善用戶個人信息保密制度,避免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強化了知識產權保護責任。電網企業應做好軟件著作權專利確權工作,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依法開展維權和糾紛應對。
《民法典》明確了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單位對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的責任承擔和追償權。電網企業應規范訂立勞動合同、完善規章制度,防控侵權賠償風險。
《民法典》新增物業服務典型合同規定。有職工家屬區的電網企業,在物業移交過程中做好相關法律規定的宣貫和執行,引導業主依法解決物業服務糾紛。
《民法典》防范表見代理等要用合同管理重大法律風險。黨委企業員工在民事活動中的不盡職、不誠信行為可能造成企業重大損失,嚴重的還將觸犯刑法,典型的罪名有: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串通投標罪。因此,電網企業要完善合規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法治企業建設水平。
為保障《民法典》的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啟動了49件司法解釋立項計劃。電網企業特別是市縣公司要把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作為一項政治工作,爭取第一時間貫穿公司改革發展全領域、各環節,進一步增強全體黨員干部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確保企業健康發展,促進地方經濟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