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熊 瓊
“地攤經濟”的松綁上了熱搜,全民網友似乎都在熱議和點贊。那清晨菜農的吆喝,那燒串撲鼻的夜市,那五花八門的攤點,那升騰起來的濃濃市井氣息的久違煙火,一下子就撫暖了老百姓的內心。
汪曾祺《人間有味》中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在我這樣的小山城,哪怕在限制馬路市場和流動商販的過去,也能經常看見騎著三輪車的小商販游走著叫賣,或賣點當季水果,或賣點日常百貨,又或賣點農家蔬菜。清晨的菜市場門口的道路兩旁,天才剛蒙蒙亮,就有許多農戶擺滿了自家種的農家菜的小攤,趕早把菜賣了,收獲幾個菜錢。而許多上班族也會起個早去買地道的農家菜,準備好家人一天的食材再趕去上班,下班途中遇見叫賣的游走商販,偶爾挑上一點所需品帶回家。踏進家門,系個圍裙,走進廚房,便在鍋碗瓢盆和油鹽醬醋中日復一日的融入一蔬一飯的人間煙火。
中國人大都比較享受這種煙火氣息,辦公室有兩個姐妹也是做菜的好手,閑聊時常常分享一道道美食的做法,總是聊著聊著就激起了我垂涎欲滴的食欲。于是乎我也開始迷戀起食材變成美食的過程,逛著喧鬧的菜市場,看著鮮魚紅肉、青菜紅椒各類菜品,聽著砍價還價和各種叫賣聲,便能感受到老百姓平凡生活中的樂趣,喧嘩熱鬧的菜市場就是一個充滿著人情味的地方。當提著幾樣心儀的小菜回到家中,走進廚房把它清洗干凈,在刀起刀落間,在騰騰熱火中,就變成了一盤盤可口的菜肴,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其樂融融地把每一道菜光盤,這種成就和滿足感便驅散了一天的辛勞。
人間煙火,有著千百種滋味。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繁雜瑣碎日子里,藏著的是我擁抱生活的熱情和對抗磨難的勇氣。小時候,家住林場,用的是泥土砌成的柴火灶,我常常坐在灶口添著柴火,聽著灶中“噼里啪啦”的燒柴聲,聞著大鐵鍋內升起熱騰騰的香氣,濃濃的煙火順著煙囪飄向屋頂,縷縷炊煙是那個年代最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隨著現代生活進入鄉村,這種裊裊炊煙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卻留在了我兒時最美的記憶里。年少時的我,總想離開山里,憧憬著外面精彩的世界。成年后,到過許多城市,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最喜歡去逛逛燈火蔥蘢的美食夜市,各色小吃攤上擠滿了四方食客,如若同行有三五好友還可在品嘗地方特色小吃的同時,擼串喝酒,盡情的享受這人間至味,暢談人間酸甜苦辣,人世間浸潤著的濃濃煙火氣息,便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
一句“人間煙火味、最扶凡人心”道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心聲。如今“地攤經濟”的回歸,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城市的包容和溫度,城市也更加接地氣,那城管喊商販去擺地攤的聲音,召來了曾一度消失的小攤販重回江湖,網友的“想念充滿煙火氣的夜市”也回到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我流連這人世間的繁雜瑣碎,做一個愛生活的俗人,不管命運帶給我的是什么,但總會在這煙火氣中看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