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農村部:聚集資源要素,加快發展鄉村產業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要發掘鄉村功能價值,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聚集資源要素,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明確了鄉村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一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支持農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二是拓展鄉村特色產業。以拓展二三產業為重點發展全產業鏈,建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三是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打造精品工程,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和休閑農業園區,推介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四是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主體、擴大應用、改善環境。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六是推進農村創新創業。培育返鄉、入鄉、在鄉創業主體,建設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實訓基地等平臺,培育鄉村企業家隊伍。
商務部等7部門啟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等決策部署,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驅動經濟多元化創新,促進小店經濟健康繁榮發展,商務部等7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作出工作部署。
《通知》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消費者選擇,堅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以加快小店便民化、特色化、數字化發展為主線,以升級小店集聚區、賦能創新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為主攻方向,以穩定就業、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提升經濟活力為目標,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小店經濟發展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知》明確,通過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培育一批試點城市,推動社區、批發市場、商圈、特色街等小店集聚區轉型升級,推進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商貿企業、中央廚房等“以大帶小”、賦能小店,加快發展“產品優、服務好、環境美、營銷廣”為標準的特色小店,并要求地方加強聯動,全國一盤棋,至2025年,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1000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
兩部門:加強貧困人口摸底排查 “應保盡保”
民政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確保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并將受疫情影響陷入困境的人員納入救助范圍。
一是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覆蓋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在堅持現有標準、確保低保制度持續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適度擴大低保覆蓋范圍。二是適度擴大臨時救助范圍,實現“應救盡救”。加強對生活困難未參保失業人員的救助幫扶,適度擴大臨時救助范圍。三是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提升照料服務。完善特困人員認定條件,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四是加強貧困人口摸底排查,強化兜底保障。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密切關注未脫貧人口和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以及建檔立卡邊緣人口。五是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流程,提高服務水平。簡化優化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審核審批流程,充分運用APP、全流程網上辦理等方式快速辦理救助申請。六是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落實落地。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強化資金保障,統籌使用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和地方各級財政安排的資金,扎實做好低保、臨時救助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堅決守住民生底線,防止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