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濤 朱松琳

互聯網的盛行,催生了一個新生的群體:“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多面手、多職業、跨界青年群體的代名詞。這個概念出自2007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那些擁有多重職業或身份、有多種能力和才華,需要用斜杠(Slash)將各種身份分開的年輕人。
作為一個新興詞匯、一種新的現象,“斜杠青年”與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息息相關。尤其是互聯網產業的快速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新興職業,為年輕人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華提供了平臺,讓他們可以跨領域、多元融合、學科交叉……“斜杠青年”的斜杠連接著青年的不同身份,一個個斜杠就像一個個省略號,主要作用不是將自己的各種不同身份區別開來,而是意味著不同的角色可以無限拓展、無限延伸。
“在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數字經濟賦能下的多種行業都有強大的市場空間、就業空間和發展空間。”年輕人天生就具有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使他們逐漸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蓬勃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下發揮著更大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可以說,“斜杠青年”的出現是大環境的映射,也是個體的選擇,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趨勢,更是社會開放、進步的一面鏡子。“斜杠青年”多樣的生活方式與就業形式更多地體現了一種生活態度——不止于現狀,探索不一樣的生命維度,激發人生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