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 陳春花 鮑威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崛起的背景下,高端人才是推進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高端人才的跨國流動,成為形塑全球社會經濟競爭圖譜的重要力量。21世紀以來,隨著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中心的人才跨國流動格局發生變化,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之間人才交換、發達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回流的“多中心”人才跨國流動趨勢日漸顯現。數據顯示,2004—2018年15年間,我國留學回國人員年均增幅達24.2%,高于出國留學人員年均增長率(13.3%),人才回流態勢明顯。
面對近年反全球化、中美經貿摩擦等復雜嚴峻的國際局勢,強化海外引智、推動人才回流,亟需提升至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近日,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啟動“新形勢下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意愿”項目調研。該項目以中國留學或工作于美、英、德、法、日等13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5999位博士研究生、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校或企業科研人員為調查對象,旨在全面了解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意愿,分析人才回流背后的驅動機制,為我國優化海外引智平臺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建議。
近七成高端人才優先選擇回國發展
調查顯示,從中國走向海外的高端人才中近七成(69.6%)未來優先考慮回國就業。其中,居于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高端人才回國意愿分別達67%、72%、69%、73%。歐洲國家中,居于法國的高端人才回國意愿相對較低(58%),原因或是作為非英語國家,相關人才回國就業的優勢相對有限。相比之下,同為非英語國家的德國,由于高端人才中工科專業占比較高、國內需求大,因此歸國意愿高達74%。亞洲國家中居于日本的高端人才歸國意愿相對較低(69%)。究其原因,日本政府近年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之下,擴大向海外高端人才提供就業機會和永居身份,這一政策收效顯著。
京津滬、高水準院校成為回國就業首選
海外高端人才的就業地區選擇呈現高度集中化特征。82.4%的調查者期望在京津滬就業,選擇東部其他地區者為10.2%,選擇西部和中部地區的比例僅為3.2%和2.9%。其中,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政策是主要考量因素,房價及生活成本、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等則為次要因素。
選擇回國發展的人才中,半數以上期望在高?;蚩蒲性核鶑臉I。其中,首選在高水準院校就業者占比高達76%。在確定就業院校的考慮因素中,院校是否入圍“雙一流”計劃、所在專業院系的全國學科排名等為主要因素,薪酬待遇、配套科研資金等為次要因素。可見,就業院校的學術聲望、職業發展平臺的前景性,是影響人才選擇的關鍵變量。
影響人才回流的核心因素與現實瓶頸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水準快速提升,各級政府出臺的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海外人才回流。研究顯示,穩定的政治環境、較高的院??蒲兴胶徒處熜劫Y待遇,成為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國的重要因素;與國內親人難以割舍的血脈紐帶,也成為海外高端人才做出回國選擇的重要拉力。值得關注的是,國內院校與海外人才保持長期頻繁的學術交流,在促成人才歸國中發揮著顯著作用。
研究發現,當前海外國家對于華裔科研人才的排斥、國際學術職業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萎縮、華裔學者在海外語言文化中的融入障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海外人才回流。
抑制海外高端人才歸國的因素中,自然環境和院校學術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研究發現,被調查者對國內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導致其選擇回國的概率降低11.8%。此外,國內高校管理制度、教師評估激勵機制、學術職業發展環境等,仍是制約人才歸國意愿的重要因素。
對策建議:優化海外引智制度平臺
完善海外引智制度平臺建設,營造優質的學術科研環境,是保障我國學術科研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
優化高校教師學術發展環境。調研發現,海外高端人才在比較國內外高校組織發展特征時普遍認為,兩者間的最大差距是組織管理、教師人事評價、學術文化氛圍等“軟環境”。對此,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應建立健全嚴謹、公正、透明的學術競爭和人事評估制度,為海外歸國人才專注教學科研、開展長期創新性科研探索提供優質的學術支持環境。
建立長期緊密的學術交流紐帶。調研顯示,海外高端人才與國內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緊密聯系可帶來較高的回國率。為此,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平臺建設,通過中外合作研究、國際學術會議、院校互訪等多樣化途徑,吸引更多的海外高端人才回國發展。
支持中西部普通院校海外引智工作。長期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地方高校普遍面臨優質人才匱乏的困境,而當前海外高端人才的回國預期流向依然高度集中于京津滬等經濟發達地區、高水準院校。為抑制區域間、院校間高端人才失衡狀況,政府需通過財政資助,改善中西部普通高校在科研經費、科研設備、人員薪酬等方面的不足,鼓勵其積極開展海外引智工作。
構建多元暢通的引智信息渠道。海外高端人才普遍存在對國內科研崗位招聘信息獲取渠道不暢通、缺乏國內求職經驗和具體指導等困擾。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和多元暢通的引智信息推送,成為這一群體的迫切需求。為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協調和匯總信息,在海外科研人員使用頻率較高的社交媒體平臺定期發布人才招聘信息;各高校和科研機構應強化官網、社交媒體平臺招聘信息傳播功能;第三方專業機構應發揮橋梁作用,為海外高端人才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咨詢服務,在高校與海外人才之間點對點推送精準化供求信息,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流。
(作者分別系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湖南智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