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建秀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用三腔起搏器治療的可行性。方法:選擇本院接受治療的4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為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2例),研究組接受三腔起搏器治療,對照組接受藥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分級(NYHA)、6min步行距離,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LVEF)。結果:1)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患者NYHA低于對照組,6min步行距離大于對照組(P<0.05);2)治療后研究組患者LVEF高于對照組,LVEDD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實施三腔起搏器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患者心功能可以出現顯著改善。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三腔起搏器
文章編號:WHR2020044032
慢性心力衰竭和心房顫動是心血管領域較為常見的流行病,研究發現,慢性心力衰竭會使個體出現間質纖維化、不應期改變、各向異性傳導,而心房顫動會誘發房室失同步、室率快、室率不規則等變化,導致患者病情快速發展[1]。三腔起搏器是一種分別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的起搏器,該儀器能夠通過左右心室的起搏電極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縮,提高個體泵血功能。本文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實施三腔起搏器治療的效果進行探究,現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4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其選擇治療方式的差異區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2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齡55~68歲,平均年齡(60.17±3.2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齡56~69歲,平均年齡(59.98±3.41)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如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
研究組患者接受三腔起搏器治療,起搏器植入前常規消毒麻醉,于患者左鎖骨下靜脈送入導引鋼絲,于患者左鎖骨下2cm處做橫切口,分離起搏器囊袋后沿導絲送入動脈鞘,將延髓送入射頻導管,觀察患者冠狀竇靜脈通暢后退出,而后送入8F輸送器實施靜脈逆行造影檢查,了解冠狀靜脈竇分支血管情況,最后經鎖骨下靜脈送入起搏導線,于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植入起搏裝置,并進行參數測試,最后逐層縫合切口并進行無菌包扎,術后心臟彩超協助下實施起搏器程控;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抗心衰藥物治療。
1.3?觀察指標及評測標準
1.3.1?心功能分級及運動耐力情況?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個月時評估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以及運動耐力情況,心功能分級采用紐約心臟病協會提出的NYHA分級法,運動耐力測試采用6min步行距離評估,由醫護人員統計患者6min步行距離,注意做好測試中保護措施和急救準備。
1.3.2?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個月時使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兩組患者LVEDD和LVEF進行評估測量,并實施組間和組內前后差異性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將采集數據錄入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對比,使用(±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對比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心功能分級及運動耐力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NYHA和6min步行距離差異不大(P>0.05),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患者NYHA低于對照組,6min步行距離大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DD較治療前有下降,LVEF較治療前有提升,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組間比較研究組LVEF高于對照組,LVEDD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臨床上最為集中的表現包括肺淤血和腔靜脈淤血等,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腹部水腫、運動耐力下降等,部分嚴重患者還會出現心源性休克、低氧血癥等,危及患者生命[2]。心房顫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快速心率失?,F象,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心房顫動幾率會明顯升高。數據顯示,臨床上約有10%~3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會伴發房顫,國外研究指出,心功能I級房顫發病率約為4%,心功能Ⅱ~Ⅲ級房顫發病率為10%~26%,Ⅲ~Ⅳ級房顫發病率為20%~29%,Ⅳ級患者房顫發病率高達50%[3]。
當前臨床上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本文作者通過設立不同分組的方式,就三腔起搏器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相比于實施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患者,使用三腔起搏器治療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NYHA和LVEDD出現了明顯的降低,6min步行距離和LVEF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研究指出,心力衰竭屬于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一般藥物治療效果欠佳,三腔起搏器能夠使心臟出現同步收縮,實現心室運動的再同步化,從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明顯[4-5]。本文作者分析認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的治療要點在于控制心室率,保證較高的雙心室起搏比例,而三腔起搏器能夠短時間內達到改善心臟收縮同步性效果,最終起到調節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實施三腔起搏器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患者心功能及心功能等級可以出現顯著改善,同時增加患者的運動耐力。
參考文獻
[1]?張先明.觀察瑞舒伐他汀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患者的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16):68.
[2]?傅發源,林軍華,張飛龍,等.房室結消融結合希氏束起搏治療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一例[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7,21(02):159-161.
[3]?王亞青,葛衛力.運動康復干預對射血分數保存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患者運動耐力、生活質量及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17):47-50.
[4]?張瑩,劉懷霖.經靜脈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治療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的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8(24):103-104.
[5]?郭紅雨,段永珂,洪巖.三腔起搏器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與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