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麗


【摘?要】?目的:探討細節化護理干預在行腸內營養治療的腦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重癥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患者都進行腸內營養治療,對照組使用常規的營養護理,觀察組使用細節化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便秘或腹脹、感染、腹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的人血白蛋白、血紅蛋白和前白蛋白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人血白蛋白、血紅蛋白和前白蛋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細節化護理干預在行腸內營養治療的腦出血患者中有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細節化護理干預;腸內營養治療;腦出血
文章編號:WHR2020044062
急性腦出血的病因主要為吸煙、腦血管病變、酗酒、高血壓、血管老化、高血脂等。多數急性腦出血患者因為發病急、高齡和病情危重,多合并自主進食能力差以及意識障礙,自身的代謝功能紊亂,免疫低下,其蛋白質等有關物質表現出迅速分解代謝的狀態,造成比較嚴重的營養失衡[1]。本研究對細節化護理干預在行腸內營養治療的腦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重癥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40~90歲,平均(63.42±5.67)歲;出血量27~50mL,平均(40.39±2.78)mL;腦部出血的位置:小腦8例,腦室3例,腦干9例。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40~90歲,平均(62.44±4.93)歲;出血量27~50mL,平均(40.65±2.43)mL;腦部出血的位置:小腦8例,腦室4例,腦干8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腦出血患者都進行腸內營養治療,使用能全力和百普力作為營養液,給予鼻胃管喂養。初始的用量為每天125mL,按照患者治療的需要不斷遞增到每天500mL,腸內營養治療的周期是3~10d。對照組使用常規的營養護理,在為腦出血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同時,耐心地為家屬講解腸內營養支持的實施方法、意義和注意事項,且加強患者巡視以及基礎護理。觀察組使用細節化護理干預,方法,1)確定營養時間:當急性重癥腦出血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到平穩狀態后,就能嘗試進行早期腸內營養,營養輸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從小劑量開始,按照患者治療的需要不斷遞增。在治療過程中,要結合腦出血患者的生命體征,確定具體的腸內營養提供時間。2)預測每一位患者的能量需求:采取臨床上常用的評估模型,對每位腦出血患者的能量需求給予預測,注意營養均衡,合理地搭配輸注的營養物質。3)觀察胃殘余量:每4h觀察1次腦出血患者的胃殘余量,當患者的胃殘余量超過100mL時,即表明出現了胃潴留,需要暫停輸注或者延遲輸注。監測患者的胃腸蠕動情況,如果有必要,可采取胃腸道動力藥物(莫沙必利和乳果糖等)。4)輸注營養液期間的護理:在輸注營養液的過程中,觀察腦出血患者有沒有出現突然嗆咳、呼吸急促、咳出與營養液比較相似的痰液等多種的誤吸表現,如果發生了誤吸要馬上停止輸注。確保患者的液體平衡,進行凝血功能、血氣分析、尿氮平衡、血常規、氮平衡以及肝腎功能等監測。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腦出血患者在腸內營養治療期間,便秘或腹脹、感染、腹瀉和轉氨酶升高的發生率。
比較兩組的人血白蛋白、血紅蛋白和前白蛋白等營養指標。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便秘或腹脹、感染、腹瀉和轉氨酶升高的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便秘或腹脹、感染、腹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的人血白蛋白、血紅蛋白和前白蛋白對比
護理后,兩組的人血白蛋白、血紅蛋白和前白蛋白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人血白蛋白、血紅蛋白和前白蛋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腦出血是一種高發的高危病癥,患者的病情較重,大多會合并意識障礙,不能自主進食,使得患者出現自體免疫功能紊亂和代謝功能紊亂,蛋白質處在迅速分解代謝的狀態中,全身表現為高能量代謝的狀態,其峰值發生在腦出血患病后的3~6d,營養嚴重失去平衡[2-3]。早期腸內營養能有效保障腦出血患者機體對于營養的需求,不但能促進患者的胃腸道吸收,還可以促進免疫功能的恢復,使體質增強[4]。
研究發現,腸內營養支持的效果明顯高于腸外營養支持,有助于使營養物質直接被患者的胃腸道吸收,明顯增強胃腸道的黏膜屏障效果,進而減少毒素和細菌的侵害,明顯減少腸源性并發癥的發生[5]。對急性重癥患者實施腸內營養的過程中進行細節化護理,能幫助患者獲得比較充足的微量元素、能量和蛋白質等營養素,有助于正氮平衡狀態保持,促使蛋白質的合成,逐漸恢復機體的肌肉強度和肌力,從而對腦出血患者盡早進行康復運動有重要的促進效果。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便秘或腹脹、感染、腹瀉和轉氨酶升高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人血白蛋白、血紅蛋白和前白蛋白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細節化護理干預不但能減少腸內營養治療期間的并發癥,還能改善營養指標水平。
綜上所述,細節化護理干預在行腸內營養治療的腦出血患者中有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丁燕晶,葉嘉輝,李笑盈,等.ICU高齡腦出血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34):101-104.
[2]?凌杰兵,傅一牧,馬斌.重癥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治療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22):67-69.
[3]?劉品枝.早期低熱量腸內營養結合圍術期舒適護理對重癥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及神經功能改善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02):259-262.
[4]?李媛媛,顏睿瑛,李冬純,等.含益生菌腸內營養干預對危重腦出血術后患者腸道菌群和炎癥狀態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9,25(03):572-577.
[5]?何博,方偉,高華,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急性重癥腦出血患者預后和營養指標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09):1158-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