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興 謝傳安 費廣凡 張遠芳 李志芬 許有尊
摘 要:為篩選適宜江淮中北部地區缽苗機插的中秈稻品種,以豐兩優4號為對照,50個產量潛力大的中秈稻品種為參試品種,對品種生育進程、產量和抗病性表現開展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綜合生育期、產量、抗病性等表現,望兩優511等12個品種生育期適中,產量水平較高,抗病性強,綜合表現優異,適宜作為江淮中北部缽苗機插栽培的品種;隆兩優華占等24個品種產量潛力較大,但需注意防控稻曲病或細菌性條斑病。
關鍵詞:品種篩選;產量;抗病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5-0075-03
定遠縣是糧食生產大縣,水稻常年播栽面積達10萬hm2左右,隨著機械化種植模式的大面積推廣、茬口銜接、市場水稻品種多、亂、雜現象等問題日益突出,農民選擇適宜機插水稻品種的難度越來越大。由于品種選擇不當致使農民受損的情況時有發生,且當前生產中仍然存在生產成本加大、產量低、病蟲發生重等問題,給糧食生產帶來了較大困擾。缽苗機插技術是1種新型機械化種植技術,與傳統毯苗機插相比,育秧播種量大幅降低,且秧苗素質好,秧齡彈性大,機插無植傷,插后無緩苗期,群體動態相對平緩,有利于健康高效群體的構建和成穗率的提高,更能發揮水稻品種特別是雜交稻品種的產量潛力,且能顯著改善稻米品質,是1種高產高效的新型機械化種植模式。為了加快該技術推廣,開展了水稻品種對比試驗,旨在篩選適宜缽苗機插栽培的抗逆性強、豐產性能好、米質優、適應性廣的雜交稻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參試品種為超優1000、Y兩優1928、N兩優1998等共50個品種,主要由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等單位提供和從市場上征集的適宜當地種植的生育期、產量潛力較高的中秈稻品種,以豐兩優4號為對照。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取大區對比,每個品種1個大區,隨機排列,每個大區面積約200m2,品種間設60cm隔離行。試驗在定遠縣池河鎮半面店村定遠縣永存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試驗田中進行,試驗田地勢平坦,土壤為馬肝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小麥,收獲后小麥秸稈全量粉碎還田。試驗于2019年5月16日采取缽苗育秧流水線機械化播種,播種量為2~3粒/缽,6月13日缽苗機插,秧齡28d,機插株行距13.5cm×33cm。
1.3 田間管理 肥料運籌:氮磷鉀肥料總量(純量,下同)分別為262.5、90.0和180.0kg/hm2,其中氮肥基肥:分蘗肥:穗肥比例為6∶2∶2,鉀肥基肥∶穗肥為1∶1,磷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用;生育后期噴施澳優和磷酸二氫鉀液面肥,防早衰。
水分管理:按照 “淺-露-烤-濕”節水灌溉模式進行,前期淺水活棵促分蘗,適當露田降低秸稈還田不利影響,80%夠苗烤田,提高分蘗成穗率,后期間歇濕潤灌溉,收獲前10~15d斷水,保根護葉防早衰。
病蟲草害防控:雜草防控以封閉為基礎,根據情況開展化除;病蟲害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防控,重點防控細菌性條斑病、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二代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
1.4 調查內容 分別對品種的生育期、分蘗成穗、抗病性(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和產量進行調查。
2 結果和分析
2.1 生育進程 參試品種生育進程見表1,由表1可知,供試品種齊穗期基本集中在8月下旬—9月上旬,少量品種在8月中旬,大部分品種成熟期在10月中旬,少數生育期短的品種在9月底—10月初;從本田全生育期來看,生育期最長的為131d,最短的為108d,大部分品種生育期在120d~130d之間,少數品種生育期在110d以內,因此,所有品種均適宜當地種植。
2.2 產量性狀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的成穗率范圍在43.5%~68.4%,比對照豐兩優4號成穗率66.7%高的品種有恒豐優華占、隆兩優黃莉占、N兩優1998、天優華占、深兩優116和望兩優1133等6個品種;望兩優209、晶兩優534等10個品種的成穗率達60%以上,屬于成穗率比較高的品種;成穗率在50%~60%之間的有30個品種;深兩優5813、晶兩優1212、鹽兩優2208、望兩優511、安兩優166、徽兩優898等6個品種成穗率低于50%。
參試品種整體產量水平較高,但品種間差異較大。最低的是晶兩優1125,產量為7834.5kg/hm2;最高的是望兩優511,產量是13254.0kg/hm2;51個供試品種中,產量超過12000kg/hm2的有望兩優511等9個,產量在10500~12000kg/hm2之間的有隆兩優1988等29個,產量在9000~10500kg/hm2之間的有望兩優1133等10個,產量在7500~9000kg/hm2之間的有安兩優166等3個。產量比對照豐兩優4號高的有33個品種,比對照低的有17個品種。
從品種的抗病性來看,大部分品種對紋枯病抗性為抗,少數達到高抗,大部分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為高抗,少數品種為抗;品種對細菌性條斑病、稻曲病的抗性表現不一,部分品種雖然產量水平較高,但是部分病害抗性為中抗,如晶兩優1212、晶兩優1206和超優1000等稻曲病抗病性為中抗,兩優1108、隆兩優1319和深兩優1號等細菌性條斑病抗性為中抗;還有鹽兩優2208、中南優1號、安兩優166、望兩優209和晶兩優1125部分品種產量水平不高,細菌性條斑病或稻曲病抗性僅為中抗。
3 結論
綜合生育期、產量、抗病性等表現,望兩優511、N兩優1號、荃優3301、N兩優1998、隆兩優1212、天優華占、創兩優1號、Y兩優1500、Y兩優2008、晶兩優534、Y兩優587、Y兩優8188等12個品種表現較好,產量水平較高,4種病害的抗病性只有種為抗,其他均為高抗,綜合表現較優;另有隆兩優華占、深兩優116、隆兩優2010、Y兩優1928、隆兩優1988、科兩優889、兩優9919、荃優絲苗、兩優0367、Y兩優900、C兩優810、深兩優3206、望兩優6號、隆兩優黃莉占、和兩優1號等15個品種產量水平較高,4種病害的抗性有2~3種為抗;上述27個品種均適宜作為江淮中北部缽苗機插栽培推廣的品種,其中望兩優511、N兩優1號、荃優3301、兩優9919等品種需要注意提高成穗率。
晶兩優1212、晶兩優1206、兩優1108、超優1000、隆兩優1319、深兩優5813、隆兩優836、徽兩優898、望兩優華占等9個品種產量水平也達到了10500kg/hm2以上,但是生產中需注意稻曲病或細菌性條斑病的防控。
參考文獻
[1]張洪程,龔金龍.中國水稻種植機械化高產農藝研究現狀及發展探討[J].中國農業科學,2014,47:1273-1289.
[2]胡雅杰,朱大偉,錢海軍,等.秈粳雜交稻甬優2640缽苗機插超高產群體若干特征探討[J].作物學報,2014,40:2016-2027.
[3]許軻,常勇,張強,等.淮北地區水稻高產機械栽植方式對比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4,45(12):117-125.
[4]胡雅杰,邢志鵬,龔金龍,等.缽苗機插水稻群體動態特征及高產形成機制的探討[J].中國農業科學,2014,47:865–879.
[5]邢志鵬,朱明,吳培,等.稻麥兩熟制條件下缽苗機插方式對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米質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7,43(4):581-595.
[6]周久山,王立勇,吳文革,等.水稻缽苗機插與傳統毯苗機插栽培方式比較[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7):22-23,25.
[7]吳文革,張健美,周永進,等.江淮水稻缽苗機插生育特性與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稻米,2015,21(4):118-124.
[8]張洪程,朱聰聰,霍中洋,等.缽苗機插水稻產量形成優勢及主要生理生態特點[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21):50-59.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