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周 黃麗燕 楊學云 陳勞生
摘 要:荃早優絲苗是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優質不育系荃早A與優質恢復系五山絲苗配組育成的高產優質雜交秈稻組合,自2017年引進建寧縣并試制,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適宜的制種技術。該文主要介紹荃早優絲苗親本的特征特性和在福建建寧縣的高產制種技術。
關鍵詞:荃早優絲苗;水稻;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5-0080-02
荃早優絲苗是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優質不育系荃早A與五山絲苗配組育成的高產優質雜交秈稻組合,2018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180042)。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時,荃早優絲苗全生育期平均117.3d,比五優308短3.4d;株高約98.5cm,有效穗數340.5萬/hm2,每穗總粒數平均158.3粒,結實率約82.3%,千粒重為24.4g[1];米質可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1級[1]。2015—2017年參加國家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組區域試驗,3年平均產量分別為9.3、9.0、9.1t/hm2,比對照五優308平均增產達3.83%[1]。自2017年引進建寧縣并試制,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適宜的制種技術。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桐元村共制種11hm2,但由于花期不遇,平均產量只有1590kg/hm2,2018年同一基地平均產量達2624kg/hm2。
1 親本性狀
1.1 恢復系五山絲苗 五山絲苗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運用茉莉絲苗作母本、五山油占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中熟常規稻品種[2]。其株型適中,分蘗能力較強,葉色濃綠,劍葉挺直,株高112cm,平均每穗186粒,結實率平均為84.2%,千粒重為23g。在建寧縣3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106d左右;5月下旬播種,播始歷期85d左右。正常情況下,上午10∶00左右始花,10∶30~11∶30進入盛花,花粉量大,花時集中,抗高溫能力強,制種產量高。
1.2 不育系荃早A 荃早A是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選育而成的優質不育系。該不育系不育性穩定,花時較集中,柱頭白色,外露率較低,單邊外露率為40%左右,雙邊外露率僅為11%左右,異交結實率60%以上,株型適中,葉色較綠,每穗平均實粒數120粒左右,千粒重24g左右。在建寧縣,4月20日左右播種,播始歷期為65d左右;5月23日播種,播始歷期為58d左右;7月4日播種,播始歷期為54d左右。其抽穗較整齊,單穗花期約5d,盛花在第2、3天,單穴花期約10d。正常氣候條件下,上午9∶30左右始花,10∶30~11∶30進入盛花。荃早A對“920”較敏感,抗倒能力一般。
2 高產制種技術
2.1 播期安排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種期、插秧期、始穗期,是關系制種產量高低的關鍵。根據福建歷年氣候情況及品種特性,綜合考慮可安排早制和煙后制種。
2.1.1 早制 Ⅰ期父本安排在3月15日左右播種,Ⅱ期父本推遲8d播種。母本荃早A與Ⅰ期父本播差期安排為:葉差8.5葉左右,時差45d左右,6月下旬始穗,7月中下旬收割,還可接下一茬,節省制種成本。
2.1.2 煙后制種(接煙草茬口) Ⅰ期父本安排在6月5日左右播種,Ⅱ期父本推遲8d播種。母本荃早A與Ⅰ期父本播差期安排為:葉差8.5葉左右,時差34~38d,8月底至9月初始穗,9月下旬收割。由于父母本播差期較大,父本要等煙田收獲結束后才能插秧,為防止父本秧齡過大而影響花期相遇,父本要采用寄秧形式,待制種田田塊整理完成再一起移栽。
2.2 制種田選擇 選擇海拔300m左右、開闊平整、陽光充足、土壤肥力好、排灌方便的田塊作為制種田,避免選擇隔離不好、背陽面、冷浸田的田塊。水稻的花粉能隨風傳播很遠,在大風天氣甚至可傳播超100m[3]。因此,制種田要有自然屏障隔離或周邊有100~150m的隔離區,在隔離區內種植的其他水稻品種的始穗期與母本的始穗期要相差20d以上[4]。
2.3 育秧管理 浸種前要做好破除休眠和消毒工作,防止出苗不整齊或出現病害。秧田施足底肥,播種要求稀播、勻播。根據苗情適當追施一定量的復合肥和多效唑,移栽前6d左右施一定量的送嫁肥。確保移栽時單株父本約帶4個分蘗,單株母本約帶3個分蘗。
2.4 適時插秧,合理施肥 在建寧縣制種,父本移栽秧齡適宜在28d左右,母本適宜在20d左右,父母本行比=1∶8,廂寬1.8m,Ⅰ、Ⅱ期父本同插,母本插后2~3d進行追肥,每穴分蘗達到10個左右時開始重烤田。根據田間苗情,破口期施75kg/hm2尿素作破口肥。
2.5 花期預測與調節 水稻生育期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還會受到天氣、秧苗素質、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秧齡、肥水情況等諸多因素影響,很容易造成父母本花期偏差。因此花期預測的目的就是早發現早調節,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實際生產制種中運用最廣泛的花期預測方法就是播始歷期推算法、幼穗剝檢法和葉齡余數法[5]。首先運用播始歷期推算法推測大概始穗期,根據推測的始穗期再向前推25d左右進行剝檢幼穗和調查葉余數,進而推斷父母本花遇情況。
花期調節的方法很多,大田中運用較廣泛的有肥水調控和化學調控。肥水調控:對幼穗分化進程較快的親本,施尿素75~150kg/hm2;對幼穗分化進程較慢的親本,連續2~3d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幼穗分化后期,可利用親本對水的反應敏感程度來微調父母本的花遇情況。化學調控:運用赤霉素、多效唑及其他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2.6 合理噴施“920”與人工授粉 荃早A對“920”反應敏感,且易出現倒伏現象。經過2年大面積生產實踐,確定母本在見穗15%左右開始噴施“920”,總量240g/hm2,連續分3次噴施,第1次噴施60g/hm2,第2次噴施120g/hm2,第3次噴施60g/hm2,若遇低溫陰雨天氣要適當加大用量。父本提前1d單獨噴施1次“920”。父本有粉時就開始人工輔助授粉,每隔30min趕粉1次,每天趕粉3~4次,若遇陣雨天氣可延遲趕粉,隨時觀察父本開花情況,及時趕粉,提高制種產量。
2.7 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大田制種主要防治稻薊馬、蚜蟲、螟蟲、稻飛虱等蟲害和稻瘟病、紋枯病、黑粉病等病害。防蟲的藥劑有毒死蜱、丙溴磷、氯蟲苯甲酰胺、噻嗪酮等,防病的藥劑有井岡霉素、噻呋酰胺、三環唑、愛苗等。
2.8 及時除雜與收割 把好種子質量關是種子生產環節中的重中之重。搞好隔離,杜絕外來花粉的侵入,抓好除雜工作,進一步確保種子純度。苗期除雜主要除去異形株。花期除雜須專業除雜人員進行操作,保證田間含雜率在0.1%以下。種子收割前再進行一次田間檢查,確保割漏的父本和生育期較長的雜株清理干凈。及時收割、晾曬或烘干,嚴防機械混雜,確保入庫種子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荃早優絲苗[EB/OL].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18301.html,2018.
[2]陳琳.兩系雜交稻徽兩優絲苗高產優質制種技術探討[J]. 園藝與種苗,2017(7):50-52.
[3]陳溫福. 北方水稻生產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4]許傳萬.皖稻88高產制種技術[J]. 安徽農業科學,2007(27):8474-8475.
[5]陳坤朝.水稻栽培[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