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兵
摘 要:通過開展12個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篩選適合金安區種植的高產、多抗、優質弱筋小麥新品種。結果表明,徽麥5號、鎮麥15、皖西麥0638、揚麥13、蘇麥188等5個品種適宜該區域種植。
關鍵詞:小麥;新品種;篩選;高產
中圖分類號 S51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5-0085-02
Abstract: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of 12 new wheat varieties, high-yield, multi-resistance and high-quality new wheat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Jin′'an District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were select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gional promotion of weak gluten wheat dominant varieti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five varieties such as Hui Mai 5, Zhen Mai 15, west Anhui Mai 0638, Yang Mai 13 and Su Mai 188, were the suitable varieties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Wheat; New varieties; Screening test; High yield
六安市金安區系江淮弱筋小麥主產區之一,常年小麥種植面積2.1萬hm2,年產量約10萬t[1-2]。近年來,金安區及周邊地區市場上小麥新品種較多,麥農選種難以把握。根據“性狀優良、推廣合法、市場準入、群眾認可”的原則,2019年金安區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了小麥新品種栽培展示試驗,以期從中篩選高產、多抗、優質的小麥新品種,為金安區乃至周邊推廣弱筋小麥主導品種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金安區稻麥良種場進行,前茬作物水稻,土壤為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田塊平整,灌排方便。
1.2 供試品種 寧麥13、揚麥13、揚麥25、皖墾麥0622、鎮麥15、徽麥5號、豪麥13、皖西麥0638、喜紅3號、白湖麥6號、蘇麥188、揚麥20(CK)共12個品種。
1.3 試驗設計 采取大區對比,隨機排列,大區面積333.35m2,人工條播,播幅約12cm,行距約10cm。四周設置保護行2m左右。11月3日播種,11日普遍出苗。基施45%(N-15-P2O5-15-K2O-15)“司爾特”牌復合肥525kg/hm2。12月10日化學除草,越冬期中耕培土1次。翌年3月1日追施撥節肥尿素112.5kg/hm2。小麥成熟時取樣考種,實收測產。
1.4 氣象條件 10月中下旬降水偏少,土壤溫濕度不利小麥的播種出苗,但試驗田塊采取了灌溉造墑播種,實現了一播全苗。開春以來,降雨適中,溫光資源較好,利于小麥生長發育。3月底發生了“倒春寒”現象,但時間短,影響較小。小麥抽穗揚花至成熟期,降雨減少,土壤濕度偏低,赤霉病總體上屬偏輕發生年份。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較對照揚麥20增產的有7個,增幅6.3%~10.8%;較對照減產的有4個,減幅3.8%~5.6%。產量最高的品種為徽麥5號,單產5827.0kg/hm2;產量最低的為白湖麥6號,單產4964.5kg/hm2。
2.2 全生育期 參試品種全生育期在203~208d。其中,徽麥5號、鎮麥15最短為203d,皖墾麥0622、皖墾麥0622最長為208d,而對照品種為204d。
2.3 抗逆性
2.3.1 抗病性 參試品種赤霉病一般輕至中等發生,病穗率在1.5%~7.5%,病指在10.1~26.8。揚麥25、皖墾麥0622、白湖麥6號表現中等發生。
2.3.2 抗倒性 參試品種未見倒伏,其中皖西麥0638、揚麥20成熟前表現部分傾斜。
3 品種綜合評價
綜合產量、生育期和抗性,篩選得到徽麥5號、鎮麥15、皖西麥0638、揚麥13、蘇麥188等5個適宜區域種植的品種。
3.1 徽麥5號 產量5827.0kg/hm2,比對照增產10.8%。全生育期203d,比對照早1d。株高89.5cm,穗粒數35.6個,千粒重43.3g。株結構適中,后期轉色好,赤霉病輕發,耐濕。
3.2 鎮麥15 產量5769.1kg/hm2,比對照增產9.7%。全生育期203d,比對照早1d。株高82.8cm,穗粒37.7個,千粒重45.4g。株型結構緊湊,后期轉色好,赤霉病輕發,耐濕。
3.3 皖西麥0638 產量5742.8kg/hm2,比對照增產9.2%。全生育期204d,與對照相當。株高90.7cm,穗粒數37.7個,千粒重40.6g。株型結構適中,后期轉色好,赤霉病輕發,耐濕。
3.4 揚麥13 產量5706.0kg/hm2,比對照增產8.5%。全生育期206d,比對照長2d。株高87.5cm,穗粒數40.1個,千粒重40.5g。株型結構適中,后期轉色好,赤霉病輕發,耐濕。
3.5 蘇麥188 產量5658.7kg/hm2,比對照增產7.6%,全生育期205d,比對照遲1d。株高81.9cm,穗粒數37.4個,千粒重42.0g。株型結構較緊湊,后期轉色好,赤霉病輕發,較耐濕。
4 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徽麥5號、鎮麥15、皖西麥0638、揚麥13、蘇麥188等適宜六安市金安區乃至江淮稻區推廣種植。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今后重點是篩選抗赤霉病及耐濕新品種面積。
參考文獻
[1]劉禮明.江淮稻茬麥新品種展示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18(16):49,57.
[2]吳巖松.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07):43-4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