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為2019年度河北省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項目成果,項目名稱:《一分鐘科普創新京津冀》系列微視頻攝制與推廣,項目編號:19K50308D。
摘要:短視頻具有鮮活的傳播形式,降低了科技創新知識傳播的門檻,打破了科技創新知識傳播的壁壘,以短視頻社交平臺為紐帶進行分享和共享。科技創新類科普可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強大的傳播力量,讓科普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本文也在積極探索研究短視頻與多種新媒體、先進技術結合的科普方法,讓科技創新類科普短視頻能夠廣泛的深入人心,寓教于樂。
關鍵詞:短視頻;科技創新;科普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2-0071-01
Abstract:Short video has a fresh form of communication, which reduces the threshol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breaks the barri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Short video social platform is used for sharing and sha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powerful communication power of short video platforms such as Douyin and Kuaishou to mak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deeply into people's life. This paper is also actively exploring and study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short videos with various new media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so as to make short science video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dely popular among the public and make education lively.
Key words:Short vide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popular science
短視頻注重言簡意賅,一般十幾秒、幾十秒或者幾分鐘呈現一個短視頻,告知一個知識點,循序漸進。短視頻利用這種特性填補了現代人碎片化的學習時間,滿足人們對于科普的需求。通過短視頻平臺,科普視頻也一改“嚴肅認真”的形象,以多樣化的視頻語言和畫面帶來全新的視覺形象,以短視頻的形式展現科學之魅,廣大民眾可以通過充滿鮮活和趣味的科普短視頻來認識不一樣的科學世界。
目前,5G、4K、人臉識別、虛擬現實等創新技術已經成為了刷屏熱詞,但是大眾對于這些科技知識背后的內涵缺少了解。通過短視頻實拍創作的形式科普信息技術新領域、新知識,可以使觀眾在零碎的時間里快速學習和了解,滿足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用短短的幾十秒或幾分鐘左右的時間告訴大家一個新的科技知識。同時,選擇我們身邊的新技術場景進行拍攝制作,使鏡頭更加真實、親切,有參與感,使受眾更加樂于接受。科技創新類科普具有極強的可視性,畫面感強,也具有可演示性,根據地區的科技創新產業和特色,可拍攝科技創新、技術實景、實操來制作成短視頻,配上適合的配音文字和配樂。我們要積極策劃和攝制有傳播力的短視頻,使用短視頻結合現代新興技術,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切實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
1? 優先策劃刷屏熱詞的科技創新類科普短視頻
選擇當前代表先進技術的刷屏熱詞作為科技創新類的短視頻主題,例如大數據、云計算、無人駕駛等,這類主題自身就攜帶流量,很多觀眾帶著求知欲望去觀看,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在科普短視頻的內容策劃上,盡量增加具有前沿的先進知識或技術內容,做成觀眾想看的、喜歡看的科普短視頻。觀眾從被動變成主動,主動多搜索更多的科技創新類科普短視頻,用碎片化的時間去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識和鮮為人知的故事。
2? 用微紀錄片形式制作科技創新類短視頻
近幾年,紀錄片成為了人們熱衷的影片,它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真實的展現事物本質。微紀錄片是從傳統紀錄片中衍生出來的,具有時長短,“小而美”的優勢,一次只講一個主題。科技創新類科普可以采用微紀錄片的形式創作,例如,“有機發光顯示器”主題的微紀錄片可以講述產品的生產原理、技術的特性和優勢等,采用紀錄片語言進行描述,更加真實的展示產品和技術本身。“5G技術”主題的微紀錄片可以通過鏡頭展示幾秒鐘下載一部電影的速度、對比4G更快的反應速度等進行真實、直觀的紀錄,增加觀眾的信服度。“360°全息投影”主題的微紀錄片可以通過鏡頭紀錄真實的演示,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可以盡情觀看3D幻影立體顯示特效,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具有強烈的縱深感。還有更多的科技創新類主題都可以通過真實的拍攝紀錄,展示科技創新本身的特性。
3? 采用趣味性的科普方式制作科技創新類短視頻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觀看輕松娛樂的內容,喜歡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提供知識的分享,在科技創新類科普短視頻的制作中,要充分考慮到現代人的個性需求,全面提高傳播效果。例如,抖音里有一些短視頻采用Rap的形式解說,觀賞性強,非常具有新意。要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做到有趣有料,確保短視頻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廣度。在新媒體時代,還可以邀請科學家、學者、明星、或主播等參與科技創新類科普短視頻攝制,設置科技創新類科普知識答題的環節,借助受眾群體喜歡玩或關注的游戲等,使科技創新知識與娛樂因素結合,寓教于樂的使大眾受到良好的科學普及效果,達到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統一。
4? 科技創新類科普短視頻與多媒體融合推廣
在運用短視頻進行科技創新類科普時,可以整合抖音、快手、火山、梨視頻等多家短視頻平臺,可以聯合優酷視頻、土豆網、騰訊視頻、愛奇藝等進行網絡推廣,還可以采用短視頻平臺+微信+微博的渠道整合宣傳,根據不同宣傳平臺的特點,予以適當調整,滿足不同的受眾需求。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新興的信息技術,讓短視頻具有先進化,這種方法更加適合科技創新類短視頻的應用。在當今的VR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下,以短視頻捆綁VR構建三維虛擬場景,讓觀眾看完短視頻后,在進一步感受和體驗具有交互性的科普知識。例如,“北斗衛星導航”科普主題,可讓觀眾融入到一個三維建模的科普虛擬場景當中,再增加一些互動環節,讓整體變得更加有可視性和趣味性。
總之,當前新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短視頻為代表的傳播平臺提供了全民參與的瀏覽形式,尤其是5G的商用,為短視頻等平臺提供了更為順暢的流量傳播保障。隨著科技創新發展,將會有更多的、更優秀的技術手段運用到科普推廣,滿足現代人們多樣化的科普需求。
參考文獻:
[1]曾靜平,衛玎.5G 賦能短視頻在中國科學傳播體系中的內容重構與價值體現[J].未來傳播,2019.
[2]馮白云.科普類抖音賬號的運營策略——以“科普中國”為例 [J].青年記者,2019.
作者簡介:趙高林,男,1985年生,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現工作于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主要從事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藝術、影視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