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曾書慧
2017年5月6日,對楊石英和唐安定夫妻倆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他們被評估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
2018年6月24日,夫妻倆搬家了!他們搬離了破舊的小瓦房,拎包住進了寬敞、明凈的80平方米新居。
他們戴了大半輩子貧困帽,曾長期借住在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的親戚家,房子一直是夫妻倆的心病。
5月25日,記者前往六枝特區塔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聚福新苑采訪他們。
交談間,唐安定的臉上透著笑意。住進新居,夫妻倆暗下決心,“不僅要住得好,更要讓日子越過越紅火!”在聚福新苑社區的支持下,他們在小區里租下一個門面,開了一家小超市,里面擺放了各種新鮮水果及生活用品。
他們格外珍惜這份工作,干起活來也很賣力。每天早上9點,夫妻倆的超市就開始忙碌起來。
“天氣熱了,水果攤的生意還不錯。只要認真干,生活總會越過越美。”唐安定一邊忙著稱水果,一邊樂呵呵地招呼記者。
45歲這一年,唐安定的日子終如其名,安定了。
現階段,聚福新苑共搬遷安置1119戶5456人,其中勞動力人數2502人,就業2271人,自主創業50余人。
據聚福新苑居委會書記徐家珍介紹,小區還在修建新商鋪,進一步規范商鋪運營。接下來,通過居委會的介紹和引導,唐安定將在陸續辦齊營業執照、衛生健康證等證照后,搬進嶄新的店鋪。

六枝特區塔山社區易地扶貧安置點聚福新苑。(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徐家珍說:“社區早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困難時拉一把、杜絕養懶漢的服務思維。”為搬遷群眾培訓和就業提供有效幫助,社區還設有就業服務窗口、就業創業中心(指導站)。
去年6月底,56歲的陳光文從新窯鎮聯盟村搬到了聚福新苑安家。今年3月份,在社區的聯系下,他順利進入貴州順騁實業有限公司的易地扶貧工廠工作。
“這就是一個家門口的工廠,樓上住人,樓下上班,吃住樣樣好,掙錢不用愁!”說起搬遷后的新生活,陳光文滿懷期待。
易地扶貧工廠成立,旨在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就業問題。“通過幾年的發展,工廠現有80多名員工,實實在在為搬遷群眾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也平衡了更多搬遷戶家庭和工作間的問題。”工廠負責人賴順艷介紹。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自主創業、扶貧工廠等就業模式,社區為進一步保障搬遷群眾全部就業,還采取推薦就業模式,有力有序組織勞動力及時推薦到安置點周邊產業基地、企業就近務工,以及通過聯系省外企業組織勞務輸出和搬遷群眾自主外出務工,集中聯系組織專線大巴、高鐵、飛機等及時輸出勞動力就業。目前,社區已聯系收集區內企業復工復產91家,提供5000余個崗位。
此外,為確保每戶搬遷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門技能,社區統籌各相關部門培訓資源,開展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等培訓,旨在認真灌輸安全知識,提升搬遷群眾安全就業創業能力。截至目前,已開展18期培訓10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