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美國當地時間4月20日,WTI原油期貨5月結算價收于每桶-37.63美元,暴跌305.97%,盤中最低價每桶-40.32美元。這是自石油期貨自1983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開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負值區(qū)間。就在不久前,有這樣一張有趣的圖。
彼時,大家不免調侃一句“水比油貴”,而現在,油價直接倒貼了。油價的暴跌,是否會重新振作燃油車,而新能源汽車是否會因此“涼涼”呢?
跌入負值的油價是什么概念?就是原油的儲存運輸成本,已經高于原油本身的價值,而關井停產成本和風險會更高,所以還要保持繼續(xù)生產。在已知必定賠錢的情況下,倒貼讓買家把石油拉走,反而成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的“最優(yōu)解”。
如果將這里的原油換成牛奶,那么將會出現歷史課本上的“名場面”——倒牛奶。只不過石油是不能隨意處理的,污染環(huán)境將會面臨高額的罰款。
那石油為什么會貶值的如此之快呢?其原因有多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導致工廠停產、航班停運、出行減少;再加之中東石油組織歐派克與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戰(zhàn)”。產量增加,消耗減少,讓昔日的“商品之王”價格跌入深淵。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原油≠汽油、期貨不是現貨,原油價格的暴跌不會立即體現在加油站的汽油價格上。而且對于中國而言,咱們有《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的保底機制,石油價格降到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時就會觸發(fā)保護,不會繼續(xù)下降。

所以到目前為止,即便國際油價經歷了幾次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調價還處在擱淺狀態(tài),即便未來下調,也不會成為白菜價?!凹佑筒灰X的”的美好愿景可能還是只會出現在夢中吧。
咨詢公司伍德曼肯茲(Wood Mackenzie)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近期油價下跌和消費者的觀望態(tài)度將導致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43%。而中汽協(xié)發(fā)布的3月汽車工業(yè)經濟運行情況顯示,3月我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3.3%,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53.2%。
新能源汽車銷量降幅的確高于行業(yè)整體,但這并不意味著下滑完全是油價暴跌導致的,油價暴跌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fā)。

面對新冠病毒的全球性蔓延,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下降;企業(yè)停工停產,直接影響了居民收入,導致對汽車這種大宗產品購買力明顯下降。不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都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也會恢復,低價原油不會長期存在。作為不可再生能源,縱使開采技術不斷升級,所謂“石油將在XX年后耗盡”的大限不斷延后,但是,長期看來,石油資源的枯竭是不可逆的,消耗石油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是不可忽視的,同時最根本的為了避免被原油出產國所過多限制,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禁售燃油車提上日程,全球汽車向新能源轉型的趨勢不會改變。
我們在關注油價降低的同時,不能忽略新能源汽車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車的高成本一直以來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原因之一,其中電動車的電池成本就占到了整車成本的40%。但是我們要注意到,作為主流電池三元鋰電池原料的鋰價格逐年下降,同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也將另一主力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拉回賽道,成本甚至更低。
電池成本的持續(xù)下降,將在一定程度上緩和電動車的高價格。與此同時,換電模式的推廣有望進一步壓縮電動車的成本。4月23日,財政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fā)展改革委聯合發(fā)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前售價需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其中“換電模式”車輛不受其限制。


新能源汽車的低使用成本和低維護成本一直以來是其優(yōu)勢所在,如果購買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運營模式逐步的完善,其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
整體來看,影響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油價的高低,而是補貼、寬松的上牌政策以及不限購不限行的用車政策。政策導向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下,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和補貼延長兩年,并分別于4月16日和4月23日發(fā)布相關文件。兩個政策的出臺著實將受影響嚴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拉了一把”。同時,3月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首次將充電樁納入新基建,加速推進充電樁設施建設,車樁比水平將持續(xù)得到優(yōu)化??梢钥闯?,政府層面對新能源汽車扶持、推廣的導向始終沒有改變。
雖然今年新能源汽車遇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疫情總會過去,負價原油也僅僅是短期影響。里程焦慮、高價格、充電難等問題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政策的支持而得到改善,低使用成本、寬松的上牌用車政策進一步發(fā)揮優(yōu)勢,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還是有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