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勛?黃若華?李東利?馬衛東
摘? 要:在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中品德是第一位的,體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將學習體育精神與身心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就是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用體育精神對學生思想品德進行有效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地運動、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中國女排精神;品德教育;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7-00-02
一、問題提出
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體育精神,是中國女排精神的總概括。中國女排在世界排壇上憑著這種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建功,給全國各行各業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國務院、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在工作中發揚女排精神。
三十多年來,愛國主義情懷一直深植于中國女排這個光榮的集體,并成為其強大的基因,幾代排球人一直將愛國情懷和祖國利益至上融于自己的血液之中,對祖國發自內心的熱愛,為國爭光的自豪與幸福,激勵著中國女排姑娘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同時,全國人民都在學習中國女排精神,以祖國利益至上,大力弘揚新時代的中國女排精神,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堅持不懈奮斗。
體育教師應借此東風,將學習中國女排精神與體育健康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體育活動這個抓手,在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實踐活動中實施品德教育。
二、分析問題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世界的未來。欲成一等事業,須先砥礪一等道德品行。青少年學生應先學會做人,然后才可成人生之事業。這才是青少年學生各方面可持續發展、適應社會、服務于社會之根本。
作為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將學習中國女排精神與體育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主動運動,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青少年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要素中體育品德應該是第一位的,沒有良好的體育品德,何談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因此,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體育活動這個多元化的互動平臺,以中國女排精神做引導,構建學生規范的道德品行準則,樹立正確的體育品德觀。
三、探索解決
(一)學習中國女排精神之遵守規則,服從裁判,尊重對手與觀眾
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可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年級、班級、個人比賽以及游戲,賽前告知比賽應遵守的規則及要求,以培養學生養成遵規守紀、服從裁判、尊重對手與觀眾等良好的體育品德。
通過規則介紹學習,培養學生建立規矩意識和遵紀守法理念。一是無論在比賽中,還是在生活中,自己的行為都要在規則范圍內活動(也就是在法律范圍內生活),生活中的一切行為不能超越規則和法律,做遵法守法模范。二是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合理訴求。在裁判出現了判罰失誤現象時,可以向裁判提出暫停比賽請求,通過溝通解決比賽中裁判的失誤問題,如果現場得不到解決,也要理智、冷靜、克制,通過仲裁委員會解決問題。
比賽過程中,一是應教育學生在比賽中本著互相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要鼓勵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既要展示個人良好的運動能力,還要展現與隊友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互相理解攻克難關的良好作風;三是在比賽中應該積極主動,在尊重對手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比賽,做到專心比賽、誠實守信;四是在比賽中,無論比分領先還是落后,無論比賽結局如何,都應體現出“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風貌,展示體育人既尊重體育又尊重觀眾的高尚品格。
(二)學習中國女排精神之團隊協作、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永不言敗
學校體育課活動大都是在開放的戶外進行,學生參加體育練習與運動訓練是對身心的考驗過程:一是要經歷“三九”嚴寒和“三伏”酷熱對身心考驗(這正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意志品質的時機)。二是在體育課和運動訓練中身體要接受不同運動量與強度負荷帶給身心的考驗:在面對不同困難、挫折、失敗等諸多不利情況的考驗時,教師應引導幫助學生不向困難低頭、不向失敗認輸,想辦法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永不言敗。學生在長期的體育活動中會逐漸體會到: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美麗的彩虹。
在培養學生勇敢、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時,可充分利用分組活動—分組游戲、分組練習、分組比賽等形式,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組別的學生,參加不同內容的項目活動,體驗不同運動樂趣,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會人際交往的藝術和能力。
(三)學習中國女排精神之祖國至上,為國爭光
以學校舉辦大型體育比賽和運動會為載體,在競賽中讓公開、公正、公平、團結、友愛、互助等傳統美德在學生中得以傳播、傳承和發揚。
在學校體育運動會或比賽開幕式上,一是通過運動員代表宣誓對運動員建章立誓,要求比賽中發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全力以赴參加比賽;二是比賽中正確面對輸與贏的局面和結果,時刻牢記“勝不驕,敗不餒”這句名言;三是組織學生志愿者隊伍,全心全意做好運動會服務工作,教育學生團結互助、同心同德、熱愛集體,共同為集體爭光。
在學校體育運動會或比賽的閉幕式上,在集體獎項目中要把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或“精神文明獎”作為重要的頒獎項目,個人獎項要把運動會期間的優秀學生志愿者獎列入其中。比賽結束組織各班學生做好打掃比賽場地環境衛生、垃圾清理等事宜。
這些事情的安排落實,學生是直接參與者,是最好的體育品德養成教育方式,讓學生通過體育比賽明白體育運動會各項賽事雖有勝負之分,但高尚的體育品德更美。
體育品德的教育應在日常生活、學校學習、人際交往等每一個生活細節中體現。因此,老師和家長,家庭和社會成員都應以身作則,行為舉止都應處處突顯育人風范和表率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在學校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更重視活動的厚度,不但要使活動本身完滿,更要在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刻苦訓練、精益求精、認真用心的體育精神上做文章。通過相互協作的集體項目比賽,培養學生團結友愛與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讓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運動實踐,體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優秀體育道德品質,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團結、友愛、互助,時刻牢記自己是團隊一員,始終將集體利益、團隊利益放在第一位,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學校體育活動中,根據各種體育活動的特點,充分挖掘體育活動的深度與厚度,對學生進行體育品德教育,培養學生頑強拼搏、不怕苦、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正確對待個人和集體、成功和失敗的優良作風;在活動中培養學生遵規守紀、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在活動中加強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才能成長為品格優良、有禮有德、遵紀守法、陽光向上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