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

長安汽車早在其誕生之初,即清末洋務運動時期,就與中國工業的發展有著無法割舍的命運。
長安汽車的前身是上海洋炮局,由洋務運動發起人李鴻章于1862年在上海松江創辦,距今已有158年歷史。上海洋炮局是中國最早的兵工廠,也是中國近代工業的先驅。由于時事動亂,工廠在數年之內幾經遷移。在上海洋炮局創立轉年便由上海遷至蘇州,并更名為“蘇州洋炮局”。1864年,引進英國機械設備用于制造,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先河,并于1865年再次遷至南京,更名為“金陵制造局”,主要生產各種槍炮。

1929年,金陵制造局再次更名為“金陵兵工廠”,并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生產,成為當時中國主要的兵工企業。1937年金陵兵工廠由南京遷至重慶,也更名為“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廠”,成為當時中國最大兵工企業,為抗戰提供了60%的武器彈藥。這一次遷址,也奠定了以后長安汽車的生產基地。
新中國成立后,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廠劃歸兵器工業部和國防科工委。由于保密方面的考慮,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廠以50開頭,成為代號為5077的研發單位,而實際是一所軍事工業高等學校,在當時的地位可想而知。直至后來解密成為重慶理工大學,電臺、校辦工廠乃至校園BBS也仍保留著5077的呼號。

在1949年3月舉行的盛大閱兵式上,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乘坐的檢閱車還是我軍繳獲的美制威利斯吉普車。當時,曾有人建議領導人更換一輛更高級的車用于檢閱,畢竟那臺誕生于戰時的威利斯已經有些破舊,但毛澤東則堅持:“乘坐我們自己部隊繳獲的戰利品,檢閱英雄部隊不是更好嗎?”也許正是這種這番話激勵了中國汽車人決心要造出自己的吉普車。

然而,白手起家談何容易。1957年,工廠已經更名為“重慶兵工廠”,數百名工人在一沒資金二沒設備的條件下,經過夜以繼日的艱苦鉆研,于轉年用錘子敲打出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長江牌”46型,并以此車參加了1959年的國慶閱兵儀式。截至1963年停產,“長江牌”46型吉普車共生產了1390輛。停產后,工廠將相關的技術資料轉交至北京汽車制造廠,成為家喻戶曉的北京吉普212的雛形。當時,“長江牌”46型吉普車填補中國汽車工業空白,也讓“長安汽車”正式走上了造車之路。
改革開放前,中國汽車產品資源匱乏、品種單一,貨車缺重少輕、轎車更是近乎空白,產業結構不合理。上世紀60—70年代,因生產建設需要,國內汽車主要以中、重型載貨汽車和越野車為主,同時發展礦用自卸車。1979年后,隨著中央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以民養軍”十六字方針的推出,國內汽車工業調整產品結構,開始進入全面發展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出現合資企業,引進了國外的資金和技術。
彼時,緊跟時代的長安汽車已經投身于火熱的實踐中,開啟了第一次創業——“軍轉民”。艱難探索軍民融合的發展路線,使長安汽車從“吃皇糧”的軍品企業搖身變為新時期下市場化競爭的先行者。





上世紀80年代初,長安汽車廠的管理層認為當時連續8年暢銷日本微型車市場的鈴木產品非常適合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內實際情況,便積極尋求引進鈴木技術。
幾年時間,長安汽車的技術水平實現了跨越式進步,而這也直接帶動了其終端市場表現。2011年12月29日,長安汽車迎來了第1000萬輛汽車的交付儀式。同時,在逸動系列、悅翔系列、CS35、睿騁,以及全新奔奔等車型的集中攻勢下,長安汽車2016年總銷量已突破300萬輛。




面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長安汽車于2017年10月19日發布了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到2025年,長安汽車將在全產業鏈上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調動全球1.1萬名研發人員、16個國籍400余名專家以及十余名“千人計劃”專家的研發資源,加速新能源開發,于2025年前累計推出涵蓋轎車、SUV、MPV等30余款新能源產品,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百公里”,產品續航里程將超1000km。
汽車產業“新四化”引發的變革,正促使長安汽車正式開啟第三次創業。在其“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中,致力于由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并圍繞轉型戰略目標,長安汽車對品牌結構、業務生產、產品結構進行了全方位的資源整合優化。
隨著第三次創新創業的全面推進,長安汽車自2018年以來陸續推出了CS75、CS55、CS35 PLUS、CS85 COUPE等SUV車型以及第二代逸動、逸動DT、第三代悅翔等轎車車型,以全新的家族面貌再次贏得了市場的肯定。
緊接著,“香格里拉計劃”發布剛滿一年,長安汽車又推出全面向智能化轉型的“北斗天樞計劃”。“到2020年長安將不再生產非網聯新車,實現100%聯網,100%搭載駕駛輔助系統;到2025年實現100%語音控制,L4級智能駕駛產品上市……”作為達成“第三次創業轉型”的重要階梯,“北斗天樞計劃”將與“香格里拉計劃”共同指引長安汽車未來在智能化、新能源化的產業布局和技術研發方向。

從1862年兵工廠的創立,到改革開放逐漸進入民用領域,長安汽車一直以先鋒者的姿態走在國內工業的前沿地帶。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長安汽車再次扛起了創新創業大旗,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主動出擊,讓業界看到了百年企業的活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