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欽梳 董海紅 馬曉敏

摘 要:當前所謂的體能練習方法多數是針對競技體育的體能,一味照搬當下體能練習方法,必然會在盲目效仿中出現偏頗。如何選擇體能教學內容,如何針對高中學生身心特點結合體能內容進行有效實施,打通高中體能教學通道,是高中新課改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高中教學實踐,針對高中體能教學現狀和項目的特征,進行選擇、優化和創新,尋找適合高中學生的練習手段、方法和實施路徑,為高中體能教學有效達成作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高中體能;內容選擇;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7-00-03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高中體能模塊包括體能發展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測量與評價體能水平的方法、體能鍛煉計劃制訂的程序與方法、有效控制體能與改善體形的方法等內容”的體能發展方向。明確目前高中學生存在的基本活動能力下降、運動能力弱化、運動體驗退化、運動專項水平漸弱等現象,如何借鑒已有運動學體能教學成功經驗,結合高中生學期現狀,來提升基本活動能力,發展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技能,注重能力發展的同時強化體能學習方法和技巧的視角,進行體能教學,是體能教學努力的方向。
一、高中體能教學內容選擇
目前高中體能教學存在著“盲目選擇,千篇一律”的弊端。比如在不同課型中,都選擇使用平板支撐作為體能教學內容,缺乏體能練習的目的性、有效性和科學性。針對存在的問題,以下就“體能練習中快速移動和變向練習為例”討論體能練習內容的選擇。
“體能練習中快速移動和變向練習為例”是反映學生快速起動、移動、制動及適應環境變化改變身體狀態的能力,是許多運動項目的關鍵能力??煞诸悶椋和绞忠苿泳毩暎缯鄯蹬?、短跑等;器械類移動練習,如跨欄跑、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項目。第一類屬于閉合式運動項目(運動環境固定,動作技術已有預設,受環境影響不大),該類體能主要發展學生快速起動、移動和制動能力,以及掌握快速移動和制動能力的方法。第二類屬于開放式運動項目(運動隨環境變化而變化,動作技術無法預設,受環境影響較大),該類運動項目由于與器械和人有關,發展該項目需要快速制動和移動能力之外,還需要處理人和人、器械之間的關系。比如足球踢墻式“二過一”技術,需要根據防守隊員的情況及同伴的協助,做出傳球—移動—接球—起動等組合練習的綜合能力。由于運動條件要求不同,對體能練習的要求就完全不同。因此,體能練習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到體能練習的效果。針對高中體能特點,確定以下體能教學內容選擇思路。
(一)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學情和教材的核心要素確定學習目標是實用性體能教學內容設計的前提。如高中階段選修足球內容的基礎和體能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屬于足球零基礎狀態,體能水平是所有選項班中平均水平最差的群體。以足球踢墻式“二過一”技術所需要的體能為例,討論體能練習的目標。踢墻式“二過一”技術從體能角度分析,需要協同配合、快速擺脫、快速起動、快速接球、快速處理球的能力。針對高中階段學生,普遍基礎較弱的學情和足球“二過一”需要制定爆發力、體位轉變(協調和靈敏)能力、對抗能力和重心控制能力五種目標,選擇適合學生基礎的力量、速度、協調、靈敏的體能練習手段,實現體能目標明確化。
(二)分析把握學情
以足球“二過一”技術所需要的實用性體能為例。力量需要對抗力量和爆發力,速度需要快速起動和制動能力,協調和靈敏需要快速移動中控制體位和完成傳球。在力量訓練中可設計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種跳躍練習,如不同方位的單腳跳發展快速力量,對不同方位單腳跳進行對抗比賽,用多人對抗的角力游戲提高擺脫和對抗能力,選用設置各種標志物快速移動和制動來發展快速力量、制動起動、快速移動傳球等能力??筛鶕W生的能力設定不同負荷要求,符合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特點,使不同體能水平的學生得到最大發展。
(三)技術保障能力
能力是技術的基礎,技術是能力的最優化保障。掌握技術也是能力不斷發展的有效措施。如行進間不同方向單腳跳,需要掌握單腳跳躍的基本技巧,也是提高變向能力的技術支撐。因此,體能教學需要融入方法和技巧的灌輸,使學生學會掌握技巧,提高方法層面上的認知水平,是發展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能的保障。又如快速起動和制動,需要利用身體重心變化來完成,也是快速移動和制動的關鍵。另外快速移動中制動接傳球,需要良好的身體平衡能力和扎實的傳接球技術才能完成移動中踢球技術,不斷在移動中提高控制身體平衡和踢球取位意識及基本傳接球技術,又是“二過一”動作技術綜合運用基本能力和技術素養。因此融入基本技術的發展是體能教學不可忽視的內容。
(四)最近發展區域
采用不同標準來發展學生能力最近發展區的運用,是讓所有學生的體能得到有效發展的手段。在制定體能目標時,可設計相同練習方法,制定不同等級的負荷標準來適應不同對象的需求。比如,20米向前單腳跳,可從完成20米單腳跳—大小腿折疊20米單腳跳—20米單腳計步跳—20米單腳計時跳—20米單腳計時計步跳—20米單腳挑戰跳等方法進行設計,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選擇最近發展區,從而使所有學生的體能得到發展。
(五)強化競爭意識
體能是具有不斷突破極限超越自我的運動行為,體能教學過程應不斷強調超越自我的精神,體能才能更有效地得以提升。比如,對耐力要求較高的體能練習,如利用萊格爾跑來發展耐力的教學,通過耐力較好的學生領跑,會使全班學生的萊格爾耐力跑的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說明體能競爭的價值所在。因此在體能教學中充分利用挖掘潛能和激發運動精神,灌輸競爭意識,創設競爭氛圍,是實施有效體能教學的重要保障。
(六)發展學生個性
發展學生的個性是體能教學的重要內容。面對不同的個體要充分發展個性。如在足球“二過一”靈敏協調設計時,選用多障礙移動練習中,由于學生存在著起動較快制動較差、起動較慢制動較好、移動較好轉身較慢、移動較差轉身較好、移動制動較好轉身較差、移動較好制動和轉身較差、移動制動轉身都較好等差異,設計靈敏練習時,以2障礙柱—3障礙柱—4障礙柱—5障礙柱—星形障礙柱—漏斗形障礙柱予以區別對待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既關注了差異又發展了個性,實現個性和差異化均衡發展的目的。
(七)改善身體形態
學生身體形態是運動能力的間接反映。如體重超重的學生在足球“二過一”技術運用快速移動時,速度和靈敏性相對會弱些。心肺功能較弱的學生,持續快速移動和變向能力必然會受到影響。體能設計將身體形態和體能評價方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灌輸,使學生在練習體能時,掌握體能練習方法和原理,了解身體形態和體能之間的關系,對體能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實施程序設計
體能實施的目標程序設計可從主題確定、核心要素、內容確定、方法選擇、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等六方面進行設計。以足球“二過一”技術體能為例的目標程序設計見表1。
二、高中體能教學內容的優化路徑
(一)創新體能練習方法 改變枯燥乏味的窘境
首先要明確體能發展目標,把握發展體能的核心要素,即“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只有明確目標,方法得當,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體能教學設計,才能有效發展體能的同時讓學生了解體能原理下應該掌握的體能練習方法,才能學以致用,從而促進體能發展。傳統體育教學中的身體素質練習,練習方法相對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如何在繼承中發展,根據青少年和項目特點,設計有效和趣味性較強的練習方法,激發學生練習興趣,改變體能練習的認識態度,是體能練習有效性的突破口。
明確將趣味性的目標融于課堂教學的練習中,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練習氛圍中不遺余力地發展體能,從而使體能教學達到最優化的效果。如中長跑練習的體能教學,傳統的教學多為定時跑和專項跑,可通過帶有持續奔跑的紙牌游戲,來發展中長跑所需要的耐力體能。
當前許多體能練習來自競技體育的體能,其發展對象為專業運動員,如果一味套用于高中生體能教學,其成效是可想而知的。如何根據實際學情和項目特征的內在需求進行借鑒,并根據體能發展的原理進行有效創新和發展,以契合高中生體能發展的需要。如下肢力量練習,傳統的下肢力量練習常用的方法是通過負重和跳躍來完成,但器材的匱乏會導致很多學校完成不了跳躍練習??赏ㄟ^選擇弓步馬步組合走跳、單腳支撐跳躍、連續蹲起等方法,達到新穎、方便和實用的效果,解決學校器材不足和學情問題。
(二)夯實體能常態趨勢 實現專項體能的發展
課標明確指出,必修18課時體能模塊,并要求學生掌握基本體能練習方法和知識。基于課時限制,充分利用片段或碎片化的方式融入日常體育課堂教學,讓體能內容常態化、普及化、科學化,為長期發展體能提供保障。如,準備部分融入力量練習內容,基本部分融入專項所需要的專項體能,結束部分融入柔韌和靈敏練習。包含豐富體能元素的體育課堂,必能不斷促進體能發展,呈現出“課課有體能”的夯實常態課堂。
如何保證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為發展運動能力奠定基礎,如何結合專項的特點發展專項體能,是高中體能教學中急需關注的問題。發展基礎體能時結合所選專項體能特點,進行基礎體能和專項體能練習,形成體能一體化教學,使體能在夯實基礎上有效發展專項體能,從而達到長效發展的目的。如排球體能教學中,需要移動判斷、協調靈敏、快速移動、制動、向上跳起、空中鞭打等能力。在常規排球選項教學中,可融入對墻鞭打發球、對地砸球、兩人打防守、觸點攔網、多人移動定點接球等內容,為專項所需要的鞭打力量、協調用力、快速移動、跳躍能力奠定基礎。
(三)堅守體能負荷底線 兼顧學生個體差異性
體能發展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針對當前許多體育課堂教學為了體能練習而練習,缺乏練習基本要求和目標指向,甚至沒有明確的負荷要求的問題,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逐漸增加運動負荷,不斷提高運動負荷的適應能力,實現應激—適應—應激—再適應負荷的提升過程,將是體能教學的關鍵因素。如籃球運動的耐力體能,可用半場計時跑籃、全程計時跑籃、按圖移動計時運球、兩人全場計時“一對一”攻防對抗等練習,使練習負荷達到籃球專項所需要的體能。
高中學生個體差異性現象非常嚴重,在設計和選用教學方法時,始終要尊重個體需求不同的實際,保持內容統一、負荷不同進行課堂教學。教學時應該制訂不同的負荷和條件要求,如,平板支撐練習,能力較強的對象可選用時間長或遠撐平板支撐,能力較弱者縮短練習時間或改為膝關節著地平板支撐。通過同一練習不同練習負荷和條件的變化,實現不同能力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的方法,值得在體能教學中嘗試。
(四)合理運用組合練習 實現體能教學一體化
體能素質練習內容涵蓋著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柔韌等內容。諸多內容該如何進行科學的組合,將是高效發展體能的前提,將是體能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內容組合可有多種方式,如柔韌組合練習、靈敏組合練習、速度組合練習、力量組合練習、耐力組合練習、多種組合練習等;也可從專項體能需求來組合體能練習,如籃球專項體能中快速移動和快速起跳、快速移動和快速變向、快速移動和快速制動、快速移動和快速處理球等組合。
教學中存在將體能某項能力從運動技能和體能中完全剝離出來進行教學,導致部分體能很強,綜合能力較弱的問題。如力量很大卻移動不快,速度很快速度耐力很差,力量、速度很強卻不靈活,等等?,F象的背后折射出實施體能練習時,缺乏體能整體發展意識。由此,發展體能練習時,切忌體能練習片面化,發展“死”體能。如籃球運動靈敏、耐力、力量和協調的組合練習,可采用兩個或多個障礙柱,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里,在障礙柱間快速移動,并在快速起動和制動中完成接傳球,實現籃球所需要的多種體能的目的。
三、結語
高中體能作為《課標》新事物,體能模塊教學內容的落地需嶄新的視野與實踐需求進行構建,其內容的選擇和實施路徑需順應高中學情和操作實際,需要有所甄別和選擇地選用和創新體能練習方法,需要從課程和教材的視角進行實踐。只有基于實踐,行于實用,方能真正發展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