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浙江省杭州市32歲的雙語女碩士劉雙,最近成為網紅。這源于她應聘保姆時提交的一份簡歷。簡歷顯示,她擅長法語、英語,碩士學歷,不僅有大型企業外派非洲的工作經歷,還從事過早教工作。上述簡歷被大量圍觀后,有網友好奇該簡歷是否屬實,如此高素質人才為何要去做保姆?她的月收入究竟有多高?“碩士生轉行當保姆”一時間成為網絡熱議話題,結合眼下高考志愿填報的熱度,家政專業大學生也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談及“家政”這兩個字,相信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保姆”“奶媽”“沒前途”等字眼兒,然而真正的家政學到底是不是常人印象中的樣子,往往不為人們所關注。其實,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正在用自己四年的青春歲月,學習著很多人“不屑”的家政學,學習著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專業知識。
學家政專業就是學“做保姆”?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家政專業到底教些什么。
湖南女子學院是國內首批開設家政學的高等院校之一。學院特聘教授張承晉是曾在臺灣多所大學從事過家政學教育的學者。他表示,臺灣很多高中都開設了家政學,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生活素養,教育學生如何更好地生活。臺灣的家政專業本科生畢業后可以去做中小學教師、到婦女會工作,也可以從事家事服務、家政指導員等。

家政學專業學生在烹飪實訓課堂上課。
“其實,家政的概念很廣。家政學可細分為很多專業,包括家庭管理、服裝、工藝、食品與營養、花藝等,屬于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學也會不斷增加新的內涵。”張承晉說。
2019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只有河北師范大學新增家政學專業,學制為4年。2019年9月,一批大一學生走入河北師范大學家政系,開始為期4年的學習和實踐,今年該校即將迎來第二批大學生。
在該校的“2019級家政學專業本科教學計劃表”中,有通識、學科、專業、實踐教學和綜合素質5個模塊,其中,專業平臺課程包括家庭服務業概論、家政學原理、家政實務學等14門必修課,嬰幼兒照護、養老服務與管理、家庭教育與管理3個板塊共計20門選修課。實踐教學課程涉及茶酒與咖啡藝術、早教行業調研、家政教學技能微格實訓等15門必修課。
河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李春暉告訴記者:“我們希望培養4方面的人才,一是家政學的科學研究人才,二是家政企業的管理人才,三是家政教育和培訓的師資,四是家政的創業人才。”
在傳統觀念里男生不會對家政感興趣,而“00后”小伙王佳一卻有自己的想法:“我平時比較關注生活,喜歡家政學的一些課程,家政學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也很新奇,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就業也比較容易。所以河北師范大學家政學就成了我的第一個志愿學校的第一個志愿專業。”
正是因為家政學的專業人才很少,市場很大,學習家政學的學生就業前景一片光明。“我畢業后也許會選擇工作一段時間,把家政這個行業的規則摸清。可能在若干年后會選擇自己創業,因為家政行業的從業者在中國非常有用武之地,比如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用品在國內非常匱乏,尤其是老年人用品,不像國外那么發達,這應該是我所要走的一條路。”張依婷鏗鏘有力地談著自己對于未來的想法。
高考時,王艷第一志愿填報的是天津師范大學生物專業,哪知命運弄人,陰差陽錯被第二志愿家政服務專業錄取。“當初我是想著讀一年就轉專業,但是漸漸覺得這個專業符合我的性格,同時也感到行業的發展是步步向好的,于是在入學半年后決定就在家政專業好好學下去。”從對家政行業完全陌生到漸漸接受再到熱愛,王艷對這個行業的感情越來越深。畢業之后,她順利進入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工作。
并非所有畢業生都和王艷一樣把“家政”當成自己人生事業的一部分。由于我國家政行業起步晚,目前行業規則不規范,家政公司開設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本科家政學畢業生高就業率伴隨著高流失率。
同樣是天津師范大學家政專業的畢業生陳小倩告訴記者:“我們班是有一些人去從事家政行業,也有入戶做月嫂的,工資不低,但工作的辛苦和社會的不理解,讓大部分人都放棄了這個行業。很多人選擇繼續深造,改學其他方向專業。雖然國內目前缺乏家政學專業的碩士點,但家政學是一個跨學科的專業,所以學生考研的方向有很多,包括教育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等。”
李春暉說:“隨著課程體系的優化和完善,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社會上對于家政的偏見。招生難是目前幾所設有家政專業的本科院校共同面臨的尷尬。”
2019年,全國有72所高職院校新設家政相關專業,本科和中職家政相關專業招生較上一年有大幅提升。然而記者了解到,此前國內高校開設家政專業的并不多,且普遍存在招生難的問題。
依據天津師范大學官網的專業錄取情況,2016年家政學專業已停止招生。浙江樹人大學工作人員介紹,多年前該校曾開設高職的家政服務專業,由于招生數量不足,該專業已劃歸到本科的工商管理專業(家政方向)。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在2015級本科生教學計劃中取消了家政學專業。聊城大學東昌學院于2009年創設家政學專業,此前每年只能招到十幾人。2011年,教育部就批準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設立家政學專業本科,允許招收120名本科生,然而專業開辦3年后,該專業沒有招到一名學生。而國內最早設立本科家政學專業的吉林農業大學,首屆招收的37名學生全部是服從專業調劑而來。
目前大眾對本科家政學專業存在偏見,有專業人士分析稱這是長期以來社會分工形成的觀念所致。中國的家政服務一直與家庭緊密相連,是發生在私人領域的活動。在公共領域產生了計薪酬的方式,這就使得像教師這樣的職業越來越凸顯出其社會價值。而家庭領域的家務活動是無償的,原本就都是由女性來從事,所以人們對家政服務的價值認知普遍不高。長期以來,社會形成了“把家政人員等同于保姆,把家政服務等同于干家務、照看老人孩子”的觀念,家政人員似乎用不著高學歷,而高學歷者一旦從事家政工作,也自然而然地被認為是浪費人才,這已經成為思維定式了。自然而然,大眾最后也對家政學產生了誤解。
實際上,家政是個服務行業,很需要更多的高學歷者加入。如果公眾用老眼光看待家政這個行業,該行業又如何能夠提升呢?正如河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戴建兵所言:“我們一定要大視角地看家政,沒有家就沒有國,家是小國,國是大家,所以說家政學決不就是穿衣服、掃地、做保姆,它關系到家庭的方方面面。我們不是職業導向,我們是社會導向、責任導向、未來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