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倫姐 李祖海
摘要:安徽中考的名著閱讀題,由單純的作者、人物、主要故事情節等常識性的考查,在悄悄地轉向內容、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考查。對此,語文教學要適應新課程改革,順應中考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指向,在課堂教學中添加趣味性,消除學生與經典的隔膜;注入時代因子,用今法讀古典;圈點批注,讀出“我”的經典;亦讀亦競,以活動促進提升。
關鍵詞:中考走勢 ?應考指向 ?圈點批注 ?亦讀亦競
縱觀近幾年的安徽中考名著閱讀題,我們發現這樣一個明顯的變化趨勢:由單純的作者、人物、主要故事情節等常識性的考查,轉向內容、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考查。考查的不再是簡單的文學常識,而是越來越指向文章的思想內涵。這一改變,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幾點啟示:僅僅依靠讀簡介背提綱的偽閱讀,已決然行不通了;僅僅依賴復習資料而不去讀原著,這種舍本求末的取巧方式,已決然行不通了。
讓我們來看看2019年的中考題目:
請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完成(1)~(4)題。(9分)
阿基姆明白,這個直到不久前還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此刻內心激蕩著怎樣的情感。他了解保爾的悲劇……
“阿基姆,難道你真的以為生活能把我逼進死角,把我壓成一張薄餅嗎?只要我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突然使勁抓住阿基姆的手緊壓著他的胸脯,“只要它還在跳動,就別想叫我離開黨。只有死,才能讓我離開戰斗行列。老兄,請你千萬記住這一點?!?/p>
阿基姆沉默不語。他知道這絕不是漂亮話,而是一個身負重傷的戰士的吶喊。他明白,像保爾這樣的人不可能說出另外的話,表達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選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2分)
(2)“生龍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2分)
(3)請把文中畫線的句子改為反問句:________。(2分)
(4)請結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劇”指什么?②“吶喊”表達了保爾怎樣的心聲?(6分)
這其實就是一道典型而標準的閱讀題。如果說前三小題依靠資料助讀和語法知識能夠輕松應對的話,那么第四小題如果沒有真正閱讀過原著是根本無法做出準確的回答的。
新課程改革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中考緊密配合新課標,要求學生真正閱讀文本,理解文本內涵,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因此,在命題設置中已逐漸由淺層次的、文學常識性的了解,轉向文本內涵的深入探究。雖然以前一直在要求閱讀原著,但都流于形式?,F在對于整本書的閱讀已是勢在必行,新課標對此已做了明確要求。我們知道,閱讀能滋養心靈,開闊胸襟,陶冶情操,促進成長。以前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忽略了它?,F在我們為了學生目前和未來的發展,必須調整我們語文的教學方向。
開展整本書閱讀,我們需要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沒有他們的配合,閱讀在時間上就無法保證。然后我們要選定書目,制訂閱讀計劃和進度表。這是閱讀前期的準備工作,要做足、做充分。接下來的閱讀,就需要老師的恰當引導了。
一、添加趣味性,消除學生與經典的隔膜。
經過歷史沉淀的經典,雖然是文化上的精華,但與當代學生畢竟有著時間和空間上的隔膜。這給閱讀帶來了難度,即使如《西游記》這樣家喻戶曉、深受兒童喜愛的作品,要閱讀原著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或能夠做到的。我們知道,直觀和有趣是吸引孩子的第一要素。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游戲,現在很多游戲都開發了以名著中的人物和情節為背景的娛樂項目。我們可以據此入手,引導學生追根溯源,去探尋作品中人物的真實事件。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一旦被激發出來,那么閱讀上的一點小困難就擋不住他們前進的腳步。
影視作品的豐富性,也為我們走進經典創造了條件。要求中學生閱讀的名著經典,基本上都有據此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我們可以選取里面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觀看。曲折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必然會引發學生的無限想象,這就為閱讀提供了契機。
二、注入時代因子,用今法讀古典。
把學生有效地引入經典的世界以后,該如何進一步引導學生在經典里徜徉呢?如同參觀一所古民居,吃住行都要給游客提供方便,方能留得住游客。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帶插圖的,并附有注解的書,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并降低閱讀門檻。學生也可以在看過影視作品以后再去閱讀原著。直觀生動的影視作品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走進文本,理解語言的表達內涵。當然,我們也可借助于諸如“喜馬拉雅”這樣的軟件來聆聽經典。它可以讓你在做家務、等車以及散步時用耳聽書,讓你在不可以用眼時同樣能獲取精神上的愉悅。這種耳朵上的閱讀,高效地利用了時間,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里,仍然可以享受到讀書的閑適和優雅。
三、圈點批注,讀出“我”的經典。
為了深入文本,教師要教給學生更多的閱讀方法。對于整本書的結構脈絡,要有一個清晰的梳理。這時不妨使用“思維導圖法”,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畫出文章結構圖,梳理出主要情節的發展過程、人物間的關系、主要人物的事跡及其形象特點,這樣就從宏觀上把握了整個作品的框架。當然,要深入理解作品,就應該借助于圈點批注法,即從細微處,就作品的語言、內容、情感、結構、表達等方面的閱讀、發現或感觸做圈點勾畫,寫出自己的觀察、體驗和發現。毛澤東一生手不釋卷,看過的書里都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成為讀書的典范。也許學生會問:一本書那么厚,內容那么多,如何批注?這就牽涉到批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掌握了文本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閱讀,我們應該提出問題,圍繞一個主題去閱讀,即專題閱讀,圈點勾畫跟專題有關的內容和情節,對有表現力的詞語添加評注。
圈點文本,批注感悟,使每一遍閱讀都有新的收獲,在經典的浸潤中,慢慢地使自己變得充實和豐盈起來。
四、以活動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如何讓學生的個體閱讀,持久而深入地堅持下去呢?在個體的閱讀中,有些學生因為個人興趣,也許會半途而廢,也許會淺嘗輒止。讓學生熱愛閱讀,開展讀書活動,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一)同伴互讀。我們根據一本書的章節,確定讀書進度表,再分配小組讀書任務。由該小組定期向全班匯報讀書內容,可以每天課前抽三分鐘,也可以每周抽一節課來做一個專題匯報。要求不看書進行復述,比一比哪一組復述得完整準確,哪一組復述得生動精彩。
(二)專題匯報。這種方法能激勵大家興致盎然地往下閱讀。就一本書,全班在一起討論,每一個人就自己的閱讀提一兩個問題。選擇幾個有價值的、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仍然是小組分配任務,成員分工,就這一專題,尋找材料論據,搜集精彩段落,發表閱讀感悟,撰寫小論文,向全班同學交流匯報。
(三)成果分享。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與同學交流分享,對自己是一種激勵,對他人則是一種啟迪。我們可以通過創意誦讀來分享自己對精彩片段的喜愛,通過讀書筆記展示自己的讀書歷程,通過讀后感發表自己的個人體會,通過小論文寫作闡述自己的閱讀感悟……這中間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創意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