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歐陽波(宜賓市第五人民醫院)
導讀
在季節性的呼吸道傳染病中,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無非是最兇險的一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每年的2 月份-4 月份是疾病的高發季節,患者表現出厭食、喉嚨痛等癥狀。許多人將其誤認為感冒,導致疾病的持續進展以及相互傳染。一旦延誤治療,“流腦”可能導致患者休克甚至腦疝,對其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诖?,進行“流腦”的季節性預防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防腦膜炎雙球菌是“流腦”的主要病原體,患者的鼻腔、咽喉分泌物中含有病菌,通過咳嗽、說話、噴嚏等獎病原體釋放到空氣中,吸入者會感染病菌,導致疾病的相互傳染和爆發?!傲髂X”雖然有較大的危害,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但是疾病可以預防。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是臨床上呼吸道傳染病的一種,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段內發病頻率有所不同,在我國北方地區一月至二月是疾病開始爆發的時間段,三月至四月患病數量最多,五月開始減少,到六月為止,疾病就鮮少發生。所以,春季和冬季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發病率最高的時間段。那么,從疾病的春冬季爆發特征分析來看,患者疾病的發生主要與氣溫的變化、空氣濕度等有關。作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在春季和冬季中,空氣干燥、氣溫較低,人體免疫功能減弱,鼻腔黏膜處于干燥的狀態,所以炎癥有可能發生,人體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疾病就會趁虛而入。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發生和傳染“流腦”的機會增加,疾病患病群體數量大幅度提高。在疾病流行階段,“流腦”患者根據疾病的程度分為輕型和普通型兩種,輕型患者病變輕微,癥狀多以輕微頭痛、低熱、咽喉痛為主,患者皮膚可見少量細微出血點。臨床檢查中患者腦脊液無明顯變化,經咽拭子培養可見腦膜炎雙球菌病原體。普通型患者在“流腦”患病群體中最為常見,約占病例總數的百分之九十,按照疾病的進展程度可分為前驅期、敗血癥期、腦膜炎期和恢復期,前驅期一般持續一天至兩天,患者可表現為基本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敗血期患者有高熱、肌肉酸痛和頭痛的表現,皮疹或皮膚瘀斑;腦膜炎期患者可與敗血癥期癥狀同時出現,主要癥狀包括頭痛劇烈、嘔吐、腦膜刺激癥狀等,體征包括血壓升高和脈搏減慢;恢復期患者體溫逐漸趨于正常,皮膚瘀斑消失,腦膜炎癥狀等逐漸恢復正常。對疾病的有效預防是減小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有效措施。
室內通風,生活用品消毒。在“流腦”的高發季節,人們應提高疾病的預防意識,從日常生活習慣出發,避免對病原菌的感染。首先,居住環境和活動場所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要注重空氣的流通,經常開窗,衣物、被褥等勤洗勤曬。春季、冬季的“流腦”高發時間段,應減少去人口密集場所的頻次,諸如商場、公共汽車、劇院等。要對“流腦”保持較高的警覺性,對疾病在不同階段的癥狀表現有明確的認知和了解,做到疾病的早預防、早發現,把握治療時機,降低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疫苗接種。接種疫苗是避免感染病原菌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國已有A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各項指標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處于疾病高發區域內的群體應盡量接種疫苗。年齡在六個月至十五歲區間內的兒童,對腦膜炎球菌的密切接觸者,屬于疫苗接種的必要人群,這部分群體應進行應急流腦多糖體疫苗的接種,疫苗接種一次,規格為0.5 毫升,疫苗對接種者的保護作用可達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起到有效地避免接種者感染和控制疾病傳播的效果。
接觸者服用抑制藥物。藥物也是抑制腦膜炎雙球菌的有效措施,在疾病的高發時期,對于病原菌的接觸者,可以通過服用藥物來抑制疾病在患者體內的進展。按照服用者的體重,每千克服用七十五至一百毫克的藥物,在病原菌接觸后的三日內連續服用?;蛘呤褂脧头叫轮Z明藥物,每日服用兩次至三次,在接觸三日內連續服用,每次0.5 克。從疾病的類型與特征方面分析來看,作為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種,通過使用氯霉素液滴鼻對疾病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流腦”是一種在春冬季節高發的上呼吸道傳染疾病,疾病的初期癥狀可與感冒相似,所以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視,容易導致疾病的持續進展和傳染,對此,人們應增加對“流腦”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通過居住環境的通風、生活用品的消毒、疫苗接種以及病原菌抑制藥物的服用等,達到控制疾病進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