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燚(崇州二醫院)
導讀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機體組織不斷退化,會有一定的骨質疏松現象,骨的韌性下降,具有較強的脆性,很容易發生骨折,而在老年骨折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出現得比較多。在治療過程中,大多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PFNA)方法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當然,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失誤,又或者出現其他因素,則是可能引起手術失敗的,這里對手術失敗原因進行分析,并講解一些治療體會,具體內容如下。
股骨粗隆間指的是位于股骨大粗隆和股骨小粗隆之間的一塊區域,相對于股骨頸部位,粗隆間血運相對豐富,發生骨折后很少發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股骨粗隆部大轉子到小轉子之間的連線出現骨折。出現這類骨折時,有較大的出血量,而且,病人有較強的疼痛感,皮下組織可能存在淤血情況,局部組織有腫脹現象。
老年人身體情況特殊,大多伴有骨質疏松現象,部分老年人出現跌倒情況,讓粗隆部位受到較大的外力,就有可能引發股骨粗隆間骨折,另外下肢的扭轉時,同樣容易引起股骨粗隆間骨折,60 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高發人群。
一般來說,在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時,大多都會選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這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固定支撐效果,還兼有抗旋轉、加壓等功效,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治療失敗的情況。然而,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或是因為病人自身因素,又或者是醫生因素,可能引起治療失敗,故筆者對治療失敗展開研究,探尋其失敗原因,并總結出治療心得體會。
為了更好地研究,故選擇了一定數量的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對他們進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并觀察治療效果,了解治療情況。本次研究過程中,選取的研究對象有21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有9 例女性病人,有12 例男性病人,他們的年齡在61 歲至82 歲之間。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閉合手術,給予PFNA 內固定。手術完成后給予患者適當的抗菌藥物以防止傷口感染,同時給予利伐沙班抗凝藥物以防止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股四頭肌舒縮功能鍛煉計劃。
治療效果。經過治療,發現有19 例病人治療效果優越,有1 例病人治療效果一般,有1 例病人治療效果差,治療優良率為90.4%。
引起治療失敗的原因。據有關資料顯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存在一定的治療失敗率,治療失敗的可能性將會在2%至10%之間,本次研究也在這一范圍內。從治療失敗原因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患者因素,另一方面是醫生因素。
病人方面,病人的病情狀況將會極大的影響治療難度,對治療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病人是否伴有心血管疾病,病人骨折粉碎程度等,若病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將會影響病人的后期恢復,而病人骨折粉碎程度則影響治療效果,在本次治療過程中,有1 例病人伴有心血管疾病,引起髖部感染,進而導致治療失敗。
醫生方面,主要是指醫生自身的專業技能,對關鍵環節的把控程度等,例如導針開口有無偏移現象,骨髓直接選擇狀況等,另外,病人骨折復位是否達到最佳位置等,這會影響支撐力。
避免治療失敗的措施。(1)重視基礎疾病的治療。病人入院后,給予全面檢查,了解病人身體具體狀況,并對其進行綜合評估,重視基礎疾病的治療,盡量降低其他疾病對手術治療的影響。(2)對骨質疏松進行控制。就現階段來看,骨質疏松是可以通過一些藥物來進行干預的,減少骨質的流失,增強骨質的韌性,增強支撐力,為手術治療打下良好基礎。(3)科學操作。對于醫生來說,應當提高其手術專業技能,提高其熟練度,把握好各個關鍵環節,科學的進行手術操作。主治醫生要正確處理導針開口位置,要求開口位置位于大粗隆前方光滑的斜坡區前中1/3 交界處。術中正、軸位透視過程中,導針要位于患者股骨骨干中央。醫生要以正確速度推進電鉆,高轉速、慢推進,防止對患者骨折處造成擠壓。
總體來說,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給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其效果明顯,并且有較大的優勢,當然,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確定情況,如病人自身身體情況、骨折情況,醫生的個人技能水平等,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重視病人自身疾病情況,對其基礎疾病進行治療,重視骨質疏松的控制,重視醫生的專業技能,進而盡可能地降低手術治療失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