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羅曉菊(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人民醫院)
導讀
提起ICU 病房每個人想必都會緊張。ICU 病房患者家屬是不能隨便進出的,家屬想要了解病房內的情況,只能向醫護人員詢問。由于病情嚴重、環境影響等諸多因素的影響,ICU 患者或者家屬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可能轉化為應激反應和ICU 綜合征的主要誘因。因此,ICU 護士在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更有必要對病人進行持續、系統的人文關懷。
美國學者華生發展了人文關懷理論,幫助病人滿足人文的需求,包括:(1)生存需要:低水平的生物需要,包括食物、液體、排泄和通氣的需要;(2)功能需要:低水平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包括活動和安靜的需要;(3)綜合需要:高層次的心理社會需要,也包含歸屬與成就的需要;(4)發展需要:對于高層次人機需求來說,包含了自我實現需要。因此護士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認清自身和患者社會、心理和生理的不同需求,給予患者的人格尊嚴與生命健康真切的照顧與關懷,從而給予患者高質量的情感服務于精神服務,從身體和心靈兩方面來滿足患者的需求。那么如何將人文關懷融入ICU 護理?接下來,我們將逐一介紹,為今后ICU 護理的人文關懷提供參考。
護士術前術后安慰病人,熱情接待,交集清楚,使病人感到溫暖和尊重,明顯減輕術后緊張和恐懼。護士要仔細核對病人的床號和姓名,詳細了解麻醉、手術方法、手術出血量和全麻后恢復情況,將病人輕輕地放在監護床上。
ICU 病房的布局和設計應該盡量舒適、溫馨,這樣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孤獨感、恐懼感與陌生感,而且能夠為患者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治療環境,并且護士要及時的了解到患者潛在顧慮,并采取適合的措施消除患者的顧慮。要盡量降低監護設備報警音量與噪音,并在病房內做到行走輕、說話輕、操作輕、有其他搶救病人時的行動輕。床與床之間應設窗簾。午休時窗簾要關上。晚上盡量只打開護士站的小夜燈,為病人提供安靜的睡眠環境。
由于ICU 封閉性或某些特殊的環境和條件,很多患者都出現了焦慮與恐懼的情況。這些不良情緒都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睡眠質量產生影響,所以護士要親密積極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想法與心理需求,并認真地解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減少患者的恐懼心理。對于一些意識不清醒的患者,護士應該將患者看著具有意識化和情緒化的正常人,在治療與護理中有效貫徹人文關懷理念。因此,護士應積極與患者接觸和互動,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了解患者對護理行為的感知,充分了解不同類型、不同年齡患者的個性需求,及時給予護理,最終實現對患者的有效護理。
醫護人員應具備熟練的護理知識,充分為患者做到生活細節上的考慮,借用襯墊幫助患者翻身,幫助患者找到舒適的體位,給患者進行肢體按摩,緩解患者久臥在床導致的肢體麻木,時刻觀察病人的舉動及需求,給予患者最快捷的幫助。對于情緒煩躁患者進行鎮靜護理,患者家屬在日常探訪期間,應當出具每日費用清單。對家屬不了解的地方,要耐心說明費用情況。對經濟困難的患者,按醫院規定申請綠色通道。平時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及時完成對患者的各項檢查和檢查,為治療和搶救用藥提供及時有效的依據。
在患者病情穩定需要轉入普通病房的時候,責任護士需要及時通知患者與家屬,并為其講解生命體征的情況,并耐心地為患者解答問題,然后用病床護送病人安全到病房,避免隨意移動病人,妥善安排管道,做好交接工作,并再次告知病人注意事項,引導病人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條件允許時盡快下床,盡快恢復胃腸蠕動功能。
在護理工作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對病人在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能夠提升患者治療滿意程度,從而降低ICU 綜合征的發生概率。因此,在ICU 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能夠提升ICU 的護理質量,促進醫患和諧。總之,將人文關懷理念應用于ICU 護理,可以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提高ICU 護理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