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麗(簡陽市中醫醫院)
導讀
醫院在收治中毒者搶救時要抓緊時間,除了精良醫療技術,還必須具備針對性的、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這樣才能夠讓患者更快地進入到安全狀態。首先要讓患者脫離有毒的環境,其次通過催吐、洗胃等手段讓患者盡快將毒物排出,盡快確診,在搶救的同時詢問患者及其家屬相關病史,收集嘔吐物、胃容物、尿液、血液等送檢,判斷患者的中毒程度和效果,時刻監控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協助主治醫師給藥和護理。
如果確認患者情況為氣體中毒,要第一時間讓患者進入到無毒的環境,也可以通過換氣、通風等方法手段將有毒氣體盡快排空,在進入救護現場前,救護人員應當佩戴防護設備,避免更多人員中毒而給搶救工作帶來阻礙。如果患者為食物中毒或者藥物類中毒,則第一時間要確認中毒源以及患者接觸毒物的途徑和時間,立即給予阻斷,對患者進行催吐和導瀉、洗胃,防止機體繼續吸收有毒物質。
待患者進入無毒環境后,先確認患者中毒原因和程度,可使用相關評估表進行評估,了解毒源、數量、途徑、時間等信息,并給予針對性的解毒措施,這是因為早期救治的速率和質量會直接對患者生存和康復產生影響。
接診候,要第一時間搶救,尤其要進行體征監測,給予患者生命支持,配合醫師進行搶救。若心跳停止,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胸外按壓心臟,根據醫生判斷及時給予強心藥物注射,如阿托品、腎上腺素等。呼吸驟停則要清理患者呼吸道,保證順暢,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機械通氣、氣管插管,保證呼吸穩定。除上述措施外,還應當及時給予患者解讀藥物。密切監控病情,并將患者情況反饋給醫師,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洗胃。現階段,我國處理消化道毒物主要采用洗胃,中毒六小時內洗胃效果最佳。有文獻顯示,中毒癥狀輕且毒性小的中毒者,不適宜洗胃,還會加重并發癥。先通過胃管抽出患者胃內容物,然后再洗胃,清洗劑一般為溫水,洗胃要徹底,直到洗出液清澈無味。在洗胃的過程中,要避免洗出液進入氣管,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低位。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難情況或癥狀較重,則應當先給予氣管插管,隨后給予胃管,洗胃后可以注入50 克至100 克的活性炭,可以增強效果,但活性炭無法吸收鐵、鋰等有毒物質。

導瀉。導瀉是對腸道毒物進行清除的一種常用方法,過去常使用50%的硫酸鈉、硫酸鎂導瀉,但效果欠佳,且還會導致高鎂血癥。給予患者500 毫升25%甘露醇口服得到了較好的導瀉效果。也可以通過十二指腸、口胃管將聚乙二醇溶液快速注入來進行全腸灌洗,可以多次注入指導大便流出液變清。
中和。根據毒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性質,通過藥物進行毒性拮抗。二氧化硫、氯氣等氣體進入人體后會生成酸類,可讓患者吸入碳酸氫鈉中和,碳酸氫鈉為弱堿性物質。煤氣中毒患者可以高濃度或高壓氧。中和治療要迅速、準確,充分發揮拮抗作用。
促進毒物排泄。利尿:中毒后常用強化利尿來促進毒物排除,但毒性較小的患者在利尿時需要注意。部分藥物和有毒物質排出途徑為腎臟代謝,所以可以通過利尿來排毒,在短時間內大量補水、補液可以增加患者的尿量,幫助毒物排出。但是如果中毒物質會引起肺水腫、腦水腫,則應當慎用。臨床常用的利尿劑包括甘露醇、速尿等。如果患者伴有腎臟損傷、心功能不全、休克則應慎用。在利尿的同時還要關注水電解質平衡。
血液凈化:常用的血液凈化方法包括血透、血液灌流和血漿置換等,能夠排出患者體內毒物,適用于毒物未知、毒性大、服用量大的患者。
氧療。部分中毒患者為吸入有毒氣體如H2S、CO 等導致缺氧性疾病,應立即讓患者吸氧,促進血紅蛋白和有毒氣體分離,如果條件允許則應當給予患者高壓氧治療,改善氧合。
并發癥預防。中毒患者早期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如果有呼吸困難則首先要保證患者呼吸道順暢,必要時可給予呼吸支持。針對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要將其義齒去除,將口腔分泌物吸出,避免誤吸。如果患者驚厥、煩躁不安,則可給予抗驚厥、鎮靜措施。中毒患者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衰竭、心臟呼吸驟停、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腦病、心律失常等嚴重的并發癥,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負面影響,要著重預防。
心理疏導干預。中毒患者中,有超過九成都為自己主動服毒,應當給予主動服毒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了解患者的矛盾所在,幫助患者對矛盾進行分析和解決,讓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能夠得到康復。
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夠成功搶救,應當強化護理,改善搶救質量,在護理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每次檢查結果都要詳細記錄下來,并整理出對應的對策,避免患者的病情更加嚴重,維持體內環境,改善救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