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明明
(泰安市新泰市石萊鎮衛生院,山東 泰安 271217)
內科收治的患者疾病類型較多,患者的變化可能性較大,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與疾病轉歸需求也有所不同,為及時地給予患者治療、護理干預,促使患者接受醫護引導而提高生活質量,可基于患者的視角,結合患者的資料與主訴,展開人性化的護理分析,通過對原有護理形式的剖析,可改進護理的舉措,使得患者在人性化護理的幫助下,得到更舒適的治療。
觀察組患者有呼吸內科9 例,消化內科4 例,心血管內科3 例,神經內科5 例,腫瘤科7 例,內分泌科6 例,其他16 例。對照組患者有呼吸內科8 例,消化內科7 例,心血管內科9 例,神經內科2 例,腫瘤科3 例,內分泌科4 例,其他17 例。觀察組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31 例,患者的年齡為23-78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56±8.52)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7 例,患者的年齡為20—7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23±8.56)歲。本次調查中,未將患者的基本資料納入統計依據,P>0.05。
1.常規管理
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施行合理監督,分析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規律,給予患者醫囑治療,詢問患者藥物作用下的感受等,對患者施行飲食干預、運動引導,解答患者的疑問,合理進行引流,應控制引流的時間,一般結合患者的病變部位,每天開展一至三次引流,可在飯前進行,盡可能在患者晨醒后開展引流,若需要在餐后引流,則應避免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的問題,在餐后一小時酌情開展引流,評估患者的每日進出量,分析患者潛在的并發癥表現,與家屬進行相應的護理說明,獲得家屬的配合。
2.人性化管理模式
制定內科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分別結合內科的不同常見病,制定護理路徑,制定護理的緊急預案,模擬護理場景,可考察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問題處理能力、靈活應變能力,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護理任務分派,要求患者24 小時有護理責任人監督其情況,給予及時的幫助。
給予患者心理引導,可制作內科護理手冊,通過觀看手冊與視頻等,說明內科的環境,進行病房內環境的布置,讓患者感到舒心。
構建患者評價制度,患者的評價結果應與護理人員的考核結果掛鉤,每周一次收集患者的意見,對護理進行評價和評分,鼓勵患者提出要求。
預設患者出現臨床危險問題的可能,結合護理臨床經驗,進行預防性護理。給予患者出院的延續指導。
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在內科護理中的有效率與患者的滿意率。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
4.統計學處理
本次醫療數據分析采取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1.0 軟件進行資料統計,評定資料計數檢驗的單位為x2,評定計量單位的檢驗單位為t,平均數以x±s(mean±standard deviation)表示,以P<0.05、P>0.05 評定兩組對比的統計學差異性。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的有效率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的滿意評分結果[n(%)]
人性化護理關注患者的實際情況,可圍繞患者的需求與治療的措施進行管理分析,管理形式更加周到和明確,能夠體察到患者的心境變化,有助于摸索患者的臨床情況發展規律,人性化管理模式還應進一步的探尋方式方法,注重內科病情的差異與患者的差異,改善護理問題,補充管理的漏洞,注重以患者為本的醫護活動開展,達到高效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