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民/江蘇省南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黨的十九大的重大部署。近年來,南通市積極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針對人多地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基礎條件不夠完善的市情實際,圍繞“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等問題,以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礎,創造性地將家庭農場與農民合作社有機結合,探索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發起領辦、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自愿入股、鼓勵村干部和種田能手承包經營的新型合作農場,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南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辟了新路。目前,全市已有220個村建成新型合作農場,取得積極成效。一是推動了產業興旺。新型合作農場全部種植稻麥優良品種,面積達11.6萬畝,生產全程機械化、全面綠色化、藥肥減量化、服務專業化,“互聯網+農業”、農產品品牌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等多點發力,形成了示范效應。二是促進了強村富民。首批通過驗收的91個新型合作農場增加村集體收入253萬元,農民每年獲得700~800元/畝的土地租金、150~160元/畝的入股分紅、5000~8000元的農場務工收入。如皋29個經濟薄弱村通過新型合作農場實現1年一次性脫貧,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三是密切了干群關系。村干部領頭經營新型合作農場,與群眾同生產、共勞動,有效解決了農戶不愿種田、種田收益低、土地流轉難等問題,拉近了干群距離,得到了群眾普遍擁護。四是提升了黨建質量。“支部+新型合作農場”“產業黨支部”等黨建新模式,培養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提升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發展新型合作農場,農田設施、土地集中流轉和新型職業農民是關鍵支撐。
建好高標準農田。“十三五”以來,南通把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工程,搶抓被省確定為整市推進試點市的機遇,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標準、資金、管理”的“四個統一”,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產業融合、村莊環境整治、富民增收、耕地后備資源開發”的“四個結合”,探索形成“堅持標準、整合資金、整體推進、規模利用”“先流轉后建設、先整治后配套”等模式和做法,被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廣。4年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98萬畝,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標,累計投入52億元,畝均投入超過2500元,新增耕地6.5萬畝,夯實了土地規模經營、發展新型合作農場的農田基礎。
建好農地合作社。實踐中,散戶土地難以流轉、經營收益難以保障,農民以土地入股,發展股份合作社的意愿強烈。南通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發起、村干部牽頭領辦,農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經成員登記、股權確認、民主選舉、工商登記等程序,依法成立農地專業合作社,賦予農民更加明晰的土地財產權,夯實了土地規模經營、發展新型合作農場的產權基礎。目前,全市220個村成立了農地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民6.7萬戶,集中土地12萬多畝,其中稻麥種植面積超過95%。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針對現有新型職業農民的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現狀,南通優化培養模式,以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干部為重點,有計劃地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夯實了土地規模經營、發展新型合作農場的人才基礎。目前,220個村的合作社共有以村干部為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1000多人,全部具有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定期接受免費專業培訓。
發展新型合作農場,科學經營決定產出效益,合理分配決定生產效率,有效考核決定村黨組織的工作力度。
健全多元經營機制。鼓勵村農地專業合作社自主經營,提倡村干部參與新型合作農場經營管理,通過村組干部部分包干、聘請新型職業農民管理的方式,發展新型合作農場,形成了村干部集中管理、村組干部分片管理、招聘能人參與管理3種模式。220個新型合作農場,規模經營面積均在300畝以上,1000畝以上的13個,村干部集中管理88家、4.1萬畝,村組干部分片管理39家、2.3萬畝,招聘能人參與管理93家、5.7萬畝。
健全收益分配機制。新型合作農場需要一個好的利益分配機制。南通對參與經營的相關人員采取定管理費、定產定量、定成本投入、定利潤分成的辦法,調動新型合作農場生產經營者積極性。土地流轉費用納入生產成本,直接支付給入股農戶,保障農戶土地財產收益。合作社可分配利潤的20%提取為公積金、60%上繳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于農業生產和發展公益事業,最后對入股農戶進行分紅,實現農場共建、利益共享。
健全實績考核機制。將新型合作農場建設納入全市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年度考核,實行“月檢查、季點評、年考核”制度。各縣(市)區將新型合作農場建設納入年度目標任務管理和鎮村干部考核范圍,以考核指揮棒指引新型合作農場建設。
農業面對著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風險,新型合作農場必須得到財政、保險、金融的支持保護。
落實財政獎補。實施新建農場和經營發展財政補助政策,對通過驗收的新型合作農場,按照新增流轉土地面積,市縣一次性補助不少于200元/畝。同時,按農場經營面積,市縣每年每畝補助不少于200元。目前已向首批通過驗收的91個村,撥付補貼資金2666.2萬元,其中一次性補助1289.7萬元,經營發展補助1376.5萬元,有力調動了基層發展新型合作農場的積極性。
落實保險政策。農業保險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農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南通將農場經營面積全部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疇,水稻、小麥分別按照最高保額1200/畝、800元/畝提標承保,財政補助80%的保費。目前已補助220個新型合作農場保費696萬元,保險稻麥種植面積11.6萬畝,有效降低了農場經營風險。
落實金融支持。出臺了財政貼息政策,利用省級擔保平臺提供信貸支持和擔保服務,著力擴大貸款覆蓋范圍,提高貸款額度,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目前,有28家新型合作農場取得貸款995萬元,財政貼息46.2萬元,有力支持了農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