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軍寶,張 鵬,臧東祥
(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宣傳教育信息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在用電梯數量2018年底就已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在用電梯數量的總和。電梯作為我國八大類特種設備中占比最大的一類設備,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從生產、使用、檢驗檢測三個環節也有嚴格規定并實行全過程監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人民群眾安全乘用電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電梯安全監管工作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切實落實地方疫情防控指揮要求,督促電梯使用和維保單位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電梯日常管理和維護保養,鼓勵通過物聯網遠程監測系統實施在線實時檢查維護。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運用電梯物聯網技術推行電梯安全監管、按需維保、應急處置等工作具有較大意義[1]。
電梯物聯網技術是電梯控制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體,通過電梯主控板或傳感器等部件采集感知數據,依托互聯網、移動通訊等方式將數據傳遞到運行監測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完成分析,最后將數據傳遞到實際應用中。電梯物聯網技術可實現對電梯的智能化控制、隱患預警、故障報警、動態監管、按需維保等。能夠有效保障乘客安全乘坐電梯,提高維保單位的工作效率,提升監管部門動態監管和應急處置的能力,如圖1所示。

圖1 電梯物聯網技術體系結構圖
新型冠狀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電梯的按鈕、扶手、轎門、轎壁都有可能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媒介。如何既保證電梯正常運行,又不使其成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新渠道,確保使用、維護保養、檢驗檢測等人員的身體健康,這是疫情防控時期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2]。
基于電梯物聯網技術的無接觸智能呼梯功能,可避免人與電梯按鍵接觸、降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風險。乘梯人員在需要搭乘電梯時,通過手機藍牙、智慧乘梯APP等方式連接電梯控制系統,實現預約乘梯、呼叫和控制電梯停靠樓層。電梯運行監測系統結合乘梯人員提交的數據,綜合考慮預約人數、電梯當前所在位置與預約層之間的距離、多部電梯之間的相互協作關系等因素,通過優化算法最大可能縮短用戶的等待時間,合理調度電梯運力,實現電梯高效節能運行。對于一些疫情防控要求更高、區分人員訪問權限、人員出入頻繁的政府辦公樓、商用寫字樓、住宅小區等區域,還可采用物聯網技術與人臉識別、手機雙重認證等技術相結合的解決方案,快速識別乘梯人員身份,避免未獲授權人員乘梯或進入非授權樓層。除通過手機端方式外,無接觸式乘梯還可結合攝像頭和語音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加入手勢姿態分析、智能語音等交互和控制技術,乘梯人員可用手勢或語音控制電梯。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商場飯店可以關門停業,學校可以延遲開學,企事業單位可以延期復工,但對于宅在家中的老百姓而言,電梯是外出采購日常必需品的重要運輸工具。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救治醫院及疑似感染者隔離觀察區等重要地點,以及在轉運危重病人或疑似感染者時,電梯又成為了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3]。
按照我國現行的 《電梯維護保養規則》(TSG T5002-2017)規定,電梯維保項目分為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等四類,電梯維保單位應當依據各類維保的基本項目(內容)和要求對電梯進行維護保養。簡而言之,每部電梯每月都要按照固定的標準要求開展兩次現場維護保養,這種固定周期、固定項目的維保方式理論上可以實現針對電梯的全面檢查,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受到電梯保有量迅速增長、電梯維保資格持證人員數量增長較慢等因素限制,電梯維保成本高、任務重的問題逐漸顯現,以現行方式開展電梯維保的合理性、必要性也引起了社會討論。2019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改進電梯維護保養模式和調整電梯檢驗檢測方式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要激發電梯維護保養市場活力,推動電梯維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項目向“按需維保”轉變,提升維保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廣“物聯網+維保”。
電梯作為機電類特種設備,其本身在構造、維護、修理等方面都具有專業技術門檻,不同廠家出品的電梯又有各自特點,加之電梯的監管、使用、維保責任是由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使用單位、維保單位分別落實,如何定義和開展按需維保,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其實很難用統一標準進行規定。電梯物聯網技術出現后,通過技術手段完成對“需”的感知,電梯按需維保才有了實施的基礎和依據。基于電梯物聯網技術的電梯運行監測系統,通過物聯網監測設備實時動態采集電梯運行環境、工作參數等方面的數據,采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對電梯存在的潛在風險做出預警,對電梯維保需求做出預判,便于維保單位及時調度作業人員根據標準要求開展現場維保工作。經過長期積累的全面科學的電梯相關數據,也能為電梯設計制造單位、市場監管部門的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實施電梯按需維保既是電梯運維科學化的客觀需要,也是電梯維保服務行業進步和發展的必然,基于物聯網技術、通過數據算法驅動的電梯按需維保,可以保障電梯在疫情特殊時期安全運行,同時能科學、合理減少電梯現場維護保養次數,降低電梯維保作業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
隨著電梯制造和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電梯的安全性、可靠性較以前已有很大提升。但近年來部分電梯安裝不規范、維保不及時的問題仍舊存在,電梯因自身故障、乘梯人員操作不當等原因困人后的應急處置也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被困在空氣流通條件較差、人員相對密集的電梯中,乘梯人員往往情緒會更加緊張、精神壓力更大。
基于電梯物聯網技術的電梯運行監測系統與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對接后,能夠更加及時、有效地助推電梯應急處置相關工作開展。當電梯發生故障出現困人情況時,電梯運行監測系統會通過智能呼叫設備向指揮調度中心報警,同時在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顯示故障電梯的準確地理位置、使用單位信息、維保單位信息等相關數據。電梯應急處置指揮調度中心接警工作人員確認電梯困人情況后在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生成任務工單,與電梯綁定的維保單位應急處置人員能夠在手機端收到任務工單并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實施處置。乘梯人員被困期間,電梯應急處置指揮調度中心工作人員還可借助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的語音、短信等功能,適時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系進行情緒安撫。維保單位應急處置人員完成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后通過手機端反饋應急處置相關情況,應急數據回傳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經大數據系統分析后可作為電梯風險管控、隱患排查的數據依據。
得益于互聯網、大數據和機電設備控制技術的規模化高速發展,電梯物聯網技術為電梯安全監管、維護保養、應急處置等方面工作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也能夠為社會公眾和相關單位提供更為科學、安全的技術支撐。隨著電梯物聯網技術更加深入廣泛的應用,電梯在科學化管理、智慧化服務方面必然會產生更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