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
(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人民醫院,甘肅 隴西748100)
預見性護理主要強調護理的專業性和前瞻性,在對血液凈化患者使用中心靜脈留置管技術的方法已經逐漸的應用于EICU患者的治療工作中,這種治療方法作為一種有創性的治療方法,導管出現相關性感染的問題,也成為中心靜脈留置管技術中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因此采取合適的護理方式以降低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概率,成為現階段醫院醫護人員的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了分析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血液凈化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價值,研究選擇62例患者進行具體觀察。
選擇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采用血液凈化的62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抽簽法分為觀察組(31例,行預見性護理方法)和對照組(31例,行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中,患者的年齡最大者為87歲,年齡最小者為18歲,平均年齡是(62.36±3.69)歲;女性患者 11 例、男性患者 20 例;置管時間最長為70個月,最短為8d,平均置管時間是(3.69±1.03)個月。對照組中,患者的年齡最大者為85歲,年齡最小者為22歲,平均年齡是(62.87±3.14)歲;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8例;置管時間最長為65個月,最短為7d,平均置管時間是(3.87±1.10)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在統計學軟件校準處理后,P>0.05統計學意義不存在。
納入標準:(1)患者均采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2)自愿入組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具有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即住院后熱情接待患者,合理安排床位,做好入院教育,12h內完成入院評價。對患者的各項數據進行測定,建立靜脈通路,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氧氣吸入。在入院24h內,每4h測量一次患者生命體征,連續3次。如果沒有異常,降低為每天測量一次。如果體溫高于39℃,應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服藥或進行身體降溫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向患者解釋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密切觀察病情,注意并發癥,注意休克的發生。當患者出現疾病伴隨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生,以便及早的對患者進行治療。避免給患者使用醫生允許范圍外的止痛藥物。根據病情給予患者合理的飲食,注意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有手術適應證者應及時做好急救準備。根據麻醉和手術情況進行常規術前準備,注意術后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入院24h內完成洗浴、洗發、手指(腳趾)指甲修剪、換指甲等衛生處理,按護理程序進行護理診斷,并進行規劃實施。病房應安靜舒適,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室溫保持在20℃左右,地面、桌面和器具應每天用消毒劑擦拭消毒。傷口患者應及時更換敷料,并做好廢棄敷料的焚燒工作,防止醫院感染。當患者情況允許時,鼓勵并協助患者下床進行康復活動,對于不能自理的患者,每天進行兩次口腔護理。長期臥床患者應注意皮膚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1)由科室主任、主治醫生、護士長和護理人員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崗前培訓,保證護理人員熟練掌握預見性護理的相關內容。結合患者的病情和相關資料對患者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1];(2)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用藥時間和方式,明確藥物的不良反應,提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避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2]。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患者的疑問耐心解答,幫助患者建立快樂治療的理念,使患者精神振奮,調動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鼓勵患者主動配合治療;(3)血液透析前,對患者穿刺部位嚴密觀察,有感染或紅腫馬上拔針;對敷料進行及時更換,大范圍進行消毒,將深靜脈利用率提升;如果患者出現皮膚瘙癢,予以清涼藥油外涂;導管護理上需要避免出現導管移位,做好導管的消毒工作,應在透析前應采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潔透析器和透析管[3];(4)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的知識普及,護理人員可以深入病房,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工作,并且護理人員需要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反復評估,科學評價[4]。
對比2組血液凈化患者的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和持續時間、對比2組的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同時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使用本院制作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護理滿意度情況的調查,將患者滿意程度分級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四個等級,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滿意人數)/(非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滿意人數+不滿意人數)×100%。
2組血液凈化患者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校準處理,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和持續時間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t檢驗的方式進行檢驗;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n(%)表示,并使用卡方檢驗的方式進行檢驗。當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時(P<0.05),反之,結果不存在統計學分析意義。
觀察組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長于對照組,數據見表1。持續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短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2組的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和持續時間 {±s,d}

表1 對比2組的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和持續時間 {±s,d}
組別 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 持續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觀察組(n=31) 25.62±5.11 2.10±0.56對照組(n=31) 20.79±4.69 4.65±0.88 T值 3.8772 13.6115 P值 0.0003 0.0000
觀察組出現1例導管病原菌定植。對照組出現2例隧道感染、3例導管病原菌定植、1例穿刺部位感染和1例置入部位感染。觀察組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3.23%)低于對照組(22.58%),(χ2=5.1667,P=0.0230)存在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對比
通過對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30人(96.80%),遠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21人(67.80%),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結果 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預防血液凈化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是血液凈化治療的關鍵,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治療中應注意血管通路,避免患者血管通路血液凈化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影響患者后續治療[5]。隨著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預見性護理是指醫護人員在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上,根據對患者體征、癥狀、病情進行一系列評估,對疾病發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潛在性問題和隱患做出準確預測和判斷,及時盡早給患者實施相應的防治護理措施,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根據本文數據顯示:觀察組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長于對照組,持續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現1例導管病原菌定植。對照組出現2例隧道感染、3例導管病原菌定植、1例穿刺部位感染和1例置入部位感染。觀察組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 (3.23%)低于對照組(22.58%),(P<0.05);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30人(96.80%),遠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21人(67.80%),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P<0.05)。得出結論為觀察組患者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較對照組患者出現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更大,觀察組患者的持續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較對照組患者的持續相關性血流感染時間更小,觀察組患者的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較對照組患者的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更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由此說明:血液凈化患者使用預見性護理,可以更好預防血液凈化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值得將預見性護理的方法在血液凈化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