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沙
民辦普惠園即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是指質量有保證、符合大眾需求且收費接受政府指導價的民辦幼兒園。民辦普惠園教師不僅需要承擔幼兒的教育管理,同時還要關注幼兒的生活需求。
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而教師是教育地推動者,對幼兒的成長發揮著引導作用。師德是教師應具備的道德觀念及行為準則,其既受教育規范的影響,同時也是社會道德體系中重要部分。教師只有具備了師德,才會全心全意地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因此,在民辦普惠園中,幼兒教師的師德培養更為重要,有必要通過激勵策略機制來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
(一)人才招聘的困境
現階段,民辦教育機構積極響應社會發展號召,逐步擴大自身發展的規模。民辦普惠園作為其中的重要力量,也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的補充。許多民辦普惠園在招聘之初更多關注教師的學歷、教學經驗等內容,忽略了教師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因此,有可能導致部分師德欠佳的教師流入民辦普惠園,影響到民辦普惠園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教師功利心過大
近年來,民辦普惠園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很多幼兒教師并沒有對自己的工作給予正確的定位和評價,且缺乏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再加上一些民辦普惠園的教師流動性較大,缺乏激勵制度,多數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穩定性較差,導致其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功利性較大,只是從職業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忽略了幼兒的發展需求,進而影響民辦普惠園的教學質量。
(三)師德培養的關注度較低
因越來越多的幼兒家長希望子女能夠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其對于幼兒園的教學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使得民辦普惠園更加注重幼兒學習情況,缺乏師德培養的意識與理念,導致民辦普惠園教師師德培養受限。與此同時,民辦普惠園并沒有為教師師德培養提供培訓機會,導致教師的教學理念和道德素養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無法形成良好的師德。
(四)考核與激勵制度不合理
目前,多數幼兒園為了使新教師快速掌握園內實際情況,會對其進行入職培訓。但是,多數民辦普惠園為了減少開支,會縮短入職培訓的時間與內容。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能因考核評價制度的缺失,發現出現較小的錯誤時不會受到責罰,便出現懈怠情緒,無法形成良好的師德。同時,民辦普惠園缺乏合理的薪酬激勵制度,以幼兒學習情況作為評定教師好壞的唯一標準,且幼兒學習成績、家長評價等成了教師薪酬提升的重要評定方式。這樣的考核和激勵制度會讓教師想只注重教學,而對幼兒的成長需求關注不高。
(一)完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民辦普惠園若想要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并培養其師德品質,便必須要完善教師聘用管理制度與考核評價制度,定期為幼兒教師提供專業技能提升培訓,切實將規范化、民主化的管理與考核制度結合起來,并通過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教師的有效激勵。同時,民辦普惠園應利用寬松的教學環境、工作環境以及自主的教學權限來吸引教師,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給予幼兒教師足夠的尊重與重視,滿足幼兒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這對于培養幼兒教師師德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幼兒教師師德素質與個人修養
師德培養是規范教師言談舉止,提高其榜樣力量的重要內容,也是引導教師自修、自為的重要途徑,使教師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完善自我,轉變固有的觀念和意識,實現“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學目的。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該與傳統的標準融為一體的,要求教師平易近人,公平待人,嚴中帶慈。在此背景下,民辦普惠園可通過將師德建設融入教師教學思想中的方法,使教師形成習慣,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自覺遵守師德規范教書育人。
綜上所述,師德培養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民辦普惠幼兒園應為師德培養創造條件,并構建完善的考核評價和激勵制度,為幼兒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常州市鐘樓區康佳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