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梅

如今的醫學技術是由醫學理論和高新醫學診療技術支持起來的,臨床檢驗其中占據很大比例。優質的臨床檢驗技術能夠為臨床醫生在患者病情診斷、治療過程中,提供相對精確、可靠的參考信息,更快更好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的預后。關注臨床檢驗學科的發展,不僅局限于研發更多高新檢驗設備和儀器,更要關注臨床檢驗人員的素質水平和技術能力。應用前沿醫學理論知識和技術手段,實現對于患者疾病臨床數據的快速檢驗和分析,促進臨床檢驗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因此,完善臨床檢驗技術十分重要。
醫學檢驗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患者的話療和康復。因此,檢驗人員在檢驗過程中,對檢驗項目質量要有高度控制意識,從根本上規避有可能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檢驗質量不達標的問題,這是進一步解決檢驗質量控制問題的基礎條件。檢驗人員要從意識上加強對于檢驗質量的重視程度,強化責任意識,規范檢驗操作程序,同時要加強學習和培訓,不斷強化提高檢驗技能,熟練掌握新儀器設備性能,確保檢驗質量。醫院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檢驗部門和檢驗人員的管理,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檢驗部門的建設,增強對檢驗部門重要地位的認識,定期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特別是對新興檢驗儀器和新技術的學習培訓;在開展一些新興內容的培訓時,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進行訓練,解決重大技術難點問題,讓檢驗人員熟練掌握新技術,確保他們能夠在各種情況下熟練運用各種榕驗技術。從檢驗質量發生的問題來看,大部分由于人為因素而造成的檢驗質量問題,許多問題是由于檢驗人員質量意識不強,技術不過硬,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所以,醫學檢驗人員要樹立和強化質量控制意識,責任意識,熟練掌握新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檢驗質量,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在診治患者疾病的過程中,不應該依據臨床上的表現或者是檢驗項目的結果而妄自下定論。片面參考信息從而作出決定往往都是不準確的,容易出現診斷和治療的失誤。所以,這也就對檢驗和臨床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一些醫院的檢驗部門工作現狀來看,很多檢驗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往往只局限于對患者的檢驗標本進行采集和數據分析,并沒有與臨床醫師進行過多交流,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錯誤估計了臨床醫師要求患者進行相關檢驗的目的和意圖,導致檢驗出現了偏差。檢驗人員的工作應分為三大步驟,首先是標本采集,其次是操作儀器進行檢驗,最后是對數據進行分析。而第一步的標本采集就需要檢驗人員與患者進行深入溝通,在爭取獲得患者高度配合的情況下按照標準和規范完成采集工作,第一步采集工作的準確性也是得出精確檢驗結果的前提。在對于患者的檢驗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和判定時,則更加需要臨床醫師與檢驗人員相互配合和溝通。檢驗人員相較于臨床醫師更懂得如何觀察數據結果,對于檢驗數據進行解讀,而臨床醫生卻能夠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判斷檢驗結果是否與患者癥狀吻合。這樣的雙向考量對于得出可靠的檢驗結果,是缺一不可的。
上文提到了整個檢驗工作主要分為三大步驟,而其中的第二步涉及檢驗人員需要對采集完成的標本進行檢驗,包括一些自主操作和儀器設備的使用。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諸多自動化檢驗設備已經逐漸被推廣使用,但在目前的臨床檢驗當中仍舊包含著大量的人工操作部分,并且即使是自動化檢驗儀器也仍然是需要依靠部分人工操作的。醫學檢驗人員擁有的操作水平和專業技術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醫院可以投入適當資金為檢驗部門建立專業的實驗室,這也是獲得更加專業檢驗結果的客觀條件。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蘇稽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