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偉
幼兒具有模仿能力強、辨別是非能力弱、好奇心較強等特點。而在幼兒期品德教育工作的意義在于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思想品德啟蒙教育,培養幼兒的道德素養,逐步規范幼兒的道德行為習慣。本文通過分析部分幼兒園幼兒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提升幼兒品德教育水平的對策,以供參考。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品德教育尤為重要。幼兒園應將工作重心放在幼兒的品德教育上。從目前的情況看,有的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導致教育上的缺失。
(二)內容與實際不符
部分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的品德教育內容與實際相差甚遠。比如,部分幼兒園只要求幼兒背理論知識、行為準則,但卻沒有幫幼兒內化這些知識。
(三)教育方法單一
幼兒的品德教育方法較為單一,大多是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但幼兒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
教師是傳播者,傳播人類優秀的文化知識、先進的科學文明。教師的專業素養關乎學生的學習效果。專業知識弱、教學能力低的教師在進行幼兒品德教育時,可能會出現無法及時并正確處理突發事件的情況,導致品德教育教學不夠生動,吸引力不強。因此,幼兒教師要主動積極地學習專業知識,不斷豐富自我和文學底蘊,從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開展幼兒品德教育的意義。幼兒園要為幼兒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通過賽課、觀摩優秀課、開展經驗交流會、網課學習以及開講座等方式,為教師提供多種學習渠道,幫助幼兒教師提高教育及教學能力。
(二)幼兒道德教育與實際相結合
大多數幼兒具有模仿性、可塑性強的特點。空談的、不切實際的品德教育只是作秀,會浪費幼兒的學習時間,讓品德教育工作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將幼兒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各方面的生活與學習中,提倡遵紀守法、講文明講禮貌的良好道德行為。比如在玩游戲時,教師給予主動讓出玩具、幫助其他小朋友通關的幼兒及時的表揚和鼓勵;給予搶奪他人東西、打罵他人的幼兒正確的引導教育。比如在幼兒進餐時,教師要指導幼兒文明吃飯,及時批評、糾正浪費飯菜的行為,讓幼兒知道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應做哪些事情、應該怎么做、做什么才是正確的。
(三)改革教育方式,豐富品德教育內容
單一的說教方式并不能讓幼兒很好地理解品德教育的內涵,單一的教育方式也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倦。因此,教師需要改革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采取多種品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話劇表演,讓幼兒了解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豐富幼兒的文學素養,讓幼兒了解尊老愛幼、關心朋友、關愛父母等良好品德;可以教幼兒做手工,通過設置“我愛中國”“中秋,你好”“媽媽,您辛苦了”等主題,讓幼兒在做手工的過程中,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體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培養幼兒的愛國精神以及尊重、善良、感恩等良好品質。另外,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是一種品德教育方法。比如,教師可在班級上粘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草叢里立起“別踩我,我會疼”等標語,為幼兒創造體驗道德美的精神環境。
(四)家校合作,共同抓好品德教育
家校合作是近幾年興起的教育教學措施。該措施的意義在于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起來,達到1+1>2的教育教學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所以教師應積極主動與幼兒的家長溝通交流幼兒的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教師可以開展家長會、訪談、踏青等活動;還可以建立微信群,通過開展活動,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落實家校合作,為幼兒提供更優秀的品德教育教學。
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但幼兒的品德教育是系統的、復雜的,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品德教育的意義,積極和家長溝通交流,確保品德教育有效開展。
(作者單位:暉苑學前教育服務站(原勝中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