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順麗
陶行知先生提道:“創造教育就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們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創造之工作。”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幼兒園中,游戲形式豐富多彩,其中有教師組織的游戲,也有幼兒自發、自主進行的游戲。隨著課程游戲化理論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游戲的價值被提到新的高度,游戲形創新成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為基礎,強調知和行、手和腦統一起來。這一思想為幼兒園游戲創新打開了新思路。
1.有效利用戶外游戲空間。隨著課程游戲化理論的提出和不斷深化,因地制宜利用好每一個角落,為幼兒開拓更多戶外游戲空間是提高幼兒游戲水平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提出:“創造教育要解放幼兒的雙手”。以室內場地為主的游戲局限了幼兒游戲的創造性,幼兒通過不斷探索新的游戲環境和操作材料,才能打破這種局限。筆者在教育實踐中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多維的游戲空間,將戶外場地合理有效利用起來,除了大片的空曠操場,竹林、草坪、沙池、墻壁以及柵欄都可以巧妙地設計成幼兒游戲的場所。
2.緊密結合室內外游戲空間。室內空間具有豐富的資源,而戶外空間功能更加多樣,將室內和室外的空間建立聯系,便于幼兒在游戲中全身心投入。另外,室內外的游戲場地功能應保持一致,幼兒在游戲中可以自由地出入,隨意選擇游戲區域,幼兒游戲的興趣也就提高了。“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到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
陶行知說:“兒童創造的教育是在生活中進行的。”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給予幼兒更多自由游戲的時間,充分利用彈性作息時間、自由活動時間、游戲時間、餐后等時間支持幼兒去做自己喜歡的游戲。
1.生活中的探索游戲。科探索活動的生活化能使幼兒感受和體驗到所探究內容對自己和同伴的意義。當游戲活動包含幼兒想要知道的事情和想要解決的問題時,幼兒才能主動地投入其中動。游戲生活化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幼兒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這為幼兒認識周圍世界提供了獲得直接經驗的前提和可能。
2.集體游戲中的創編。與同伴之間的合作和學習更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創造精神。在戶外集體游戲中,幼兒已經熟悉了“小動物賽跑”的游戲規則,教師提出請幼兒改變一下游戲玩法,一名幼兒很快就提議可以叫植物賽跑,把植物的名字融入游戲中。其他小朋友也受到了啟發,更多的游戲名字一涌而出,如“數字賽跑”“天氣賽跑”等,幼兒自己創編游戲名字和規則,玩得更加開心了。
3.課程中的游戲化。所謂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形式多樣化一些。“游戲雖然是一種自由、自發的活動,但并不意味著游戲與學習是毫不相干或完全不同的活動,相反,游戲的過程正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例如,教師為幼兒創設了“魔法秀場”活動,不僅場地布置童趣可愛,游戲內容也豐富多元,涉及水、沙、冰、聲音、光影、動畫等游戲內容,涵蓋了豐富的探究元素。游戲開始前,幼兒會精心打扮,化身小魔法師,一起觀看科學魔術表演,隨后小魔法師們也進入情境中,探索有趣的科學魔法。在愉快的游戲當中,幼兒全身心投入科學探究世界。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奧秘。
幼兒是對世界萬物總是充滿好奇,家長和教師要認識到幼兒的這一優勢,充分解放幼兒的創造力。家長和教師應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支持他們去思考;給幼兒更多探索機會,鼓勵他們去提問;給幼兒提供更多的資源,讓他們動手做、放眼看。相信每一名幼兒將來都能成為令人“崇拜的人”。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