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宏圖
膝關節骨折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發生原因多為沖撞、碾壓、跌落或搬運較重的物體。膝關節骨折患者膝蓋部位會出現疼痛、脹痛感,膝關節活動會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正常伸直,喪失一定的行動能力。膝關節骨折有較高的致殘率,如果患者不及時治療,錯過診治的最佳時期,可能會引起膝關節不穩、半月板損傷或關節軟骨退變等。
如果傷者的膝關節區域迅速膨脹,并且膨脹明顯,表明有大量的內出血,有可能發生骨折。部分傷者的膝關節周圍會出現不同的畸形,如受傷區域“傾斜”或“縮短”,就可以確定為骨折。當膝關節骨折時,患者應及時停止運動,盡量不要用力活動膝關節,不讓該處受力,避免加重病情。患者也要避免發生大幅度移位,可以通過佩戴支架、打石膏來固定骨折部位,控制骨折部位的活動幅度。一般情況下,患者可通過手動復位和手術兩種方式治療。傷者應及時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明確骨折的嚴重程度,并在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盡早康復。
一方面,膝關節骨折后,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長時間的活動受限會導致靜脈及淋巴回流不暢,滲出的漿液纖維蛋白留在關節囊中,不斷沉積,最終成為纖維組織,發生纖維粘連。加上創傷后膝關節周圍組織出血、滲出、血腫機化,形成纖維瘢痕,致使關節囊攣縮、粘連、關節僵硬或強直,會嚴重影響膝關節的正常活動,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另一方面,膝關節是人體的負重關節,關節的活動度直接影響肢體的功能,患者應及時治療膝關節骨折,盡快恢復膝關節功能,避免影響日常生活。另外,膝關節骨折復位或手術后,患者應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避免關節粘連、僵硬,盡快恢復關節功能。
在治療期間,膝關節骨折患者還可以做關節功能訓練操,輔助治療。關節功能訓練操的具體方法如下。
1.坐位伸膝。患者屈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漸將左(右)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鐘,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2.俯臥屈膝。患者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將左(右)膝關節逐漸屈膝,盡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鐘,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3.仰臥位伸肌鍛煉。患者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鐘,然后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進行10~20次。
4.俯臥位股四頭肌鍛煉。患者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并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鐘,然后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5.推擦大腿。患者坐在椅上,雙膝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后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6.指推小腿。患者坐在椅上,雙膝屈曲,雙腿微分,將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一側膝蓋的內外側,然后拇指與其余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然后換腿重復此動作。
7.拳拍膝四周。患者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并盡量放松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8.按揉髕骨。患者坐在椅子上,雙膝屈曲約90度,雙足平放在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于髕骨四周,然后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患者可每天早、晚各做一遍上述的膝關節功能鍛煉操。
傳統的膝關節骨折治療只注重復位、手術后的藥物使用或減少關節的活動度,等待膝關節的自然愈合,而缺乏有效的功能鍛煉,這樣不僅導致膝關節的恢復效果不佳,還大大延長了患者康復時間。功能鍛煉操在治療期間,保證患者有一定的活動度,可以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和對外部力量的適應,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可以加速康復。
(作者單位: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