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芝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踝關節及足部血管、神經出現病變,從而導致足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患者會出現足部疼痛、麻木以及皮溫降低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影響肌肉以及骨骼,甚至會導致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同時也是糖尿病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病程較長,難以治愈,截肢率與致死率較高。目前,我國糖尿病足治愈率提高,截肢率下降,但糖尿病足的發病率卻逐年升高,因此人們要高度重視,積極做好糖尿病足的預防。
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足破損或皮膚顏色變化,要及時治療、護理,避免糖尿病足進一步惡化。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糖尿病的管理,加強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消除足部隱患,減輕糖尿病足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和體重,有效控制血糖和體重對糖尿病病情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短效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加長效胰島素控制血糖,從而盡可能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病因素。同時,體重與糖尿病有著密切關系。過于肥胖是誘發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之一,甚至會加重糖尿病并發癥。如果糖尿病患者體重過大,會增加其對足部的施加力,導致患者足部胼胝,從而誘發糖尿病足。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和體重。
研究表明,吸煙、飲酒是誘發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長期飲酒,會使動脈血管張力下降,同時還會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另外,酒精會麻痹患者的神經,導致患者不能及時感知足部情況,從而誘發糖尿病足。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長期吸煙會引起周圍血管痙攣,加重患者肢體疼痛,從而加重動脈硬化,致使病情加重。所以,戒煙戒酒對糖尿病足的防控有著重要作用。
定期接受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足。有些社區會定期開展糖尿病足的知識講座,目的是讓糖尿病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如發病機制和病理,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診斷、并發癥以及預后,目前治療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教授患者如何嚴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謝紊亂,督促和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囑規范治療和用藥。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掌握合理膳食的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飲食,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清淡飲食,少食多餐,多食用一些低脂、低糖、低鹽和高纖維素的食物,保障身體健康。同時患者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細菌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足患者可以用溫水足浴,足浴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水溫,足浴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溫水足浴可以緩解疲勞、舒緩情緒、放松身心,同時還可以刺激足部血管擴張,加強血液循環,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膚狀況。
同時,糖尿病足患者要每天檢查足部情況,觀察足部皮膚的彈性、色澤、溫度以及動脈搏動等情況。一旦發現足部皮膚破損和潰爛,一定要及時就醫,防止足部感染。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勤剪指甲,減少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剪指甲時要注意避免劃傷皮膚。研究顯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足部受傷的原因是鞋子不適。鞋子過小、過硬、過窄都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選擇透氣、吸汗、舒適和防菌的鞋子,鞋子要有一定的彈性,具備一定的減震效果。
糖尿病足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的特點,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一定要格外注意患者的心理護理,發現患者有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時,要及時開導、關懷,盡量疏導其不良情緒,避免情緒不穩定引起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糖尿病足患者要多運動。規律運動有助于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加速對葡萄糖的利用,有益于控制血糖。同時,多運動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改善患者的癥狀。
總之,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加強護理,要從血糖控制、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用藥以及心理等各個方面干預,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遂寧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