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

抑郁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理性疾病,患者表現為心情低落、情緒壓抑,并可由心理問題引發患者的生理性改變。現階段,醫學界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及護理方面都有了較為完善的方案,對治療抑郁癥發揮了很大作用。抑郁癥患者的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應當從患者的角度入手,注意細節,采取相應的策略,幫助抑郁癥患者有效康復。
1.抑郁癥患者每天的情緒低落,還會經常哭泣。也有許多抑郁癥患者情感麻木,并沒有傷心的感覺。
2.抑郁癥患者會發生食欲不振,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
3.抑郁癥患者容易出現睡眠問題,主要的表現為睡眠較淺,入睡困難,容易驚醒。
4.抑郁癥患者經常會感覺到坐立不安和焦慮,有時達到激越的程度。患者的思維與精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導致其思維不清晰,無法作出正確的決定。
5.抑郁癥患者大都缺乏安全感,對社會、世界以及家庭等都感覺到十分消極。其可能會對自己以往的經歷有負罪感,患者經常感覺自己無用,出現不安全的感覺,過分依賴他人,甚至不講衛生,不修邊幅。
1.鼓勵抑郁癥患者做好個人衛生,做簡單的家務。由于抑郁癥患者長期處于消極、懶散的生活狀態中,對什么事情的興趣都不高,對個人衛生與生活環境也不關心。基于此,護理人員要耐心引導和幫助患者,如果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還是應鼓勵患者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
2.以支持、理解的態度,耐心地幫助患者,使患者能感覺到自己是被接受的,而不是像自己想想的一樣沒有希望,對生活沒有向往。護理人員應通過耐心的傾聽,讓抑郁癥患者傾訴內心的不快,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3.抑郁癥患者經常會出現心情不好、煩躁不安的情況,導致其睡眠質量不佳。護理人員在安排抑郁癥患者的日常生活時,盡可能不讓患者在白天臥床,而是要陪伴患者進行戶外活動。對于入睡困難或是經常早醒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遵照醫囑,給予患者助眠的口服藥物。此外,為患者打造輕松的休息環境,也可幫助患者快速入眠。
4.做好生活護理。抑郁癥患者不僅睡眠質量下降,飲食情況也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飲食調整,多提供一些患者喜歡吃的食物,增加患者的進食量,使其心情更加愉悅。對于抑郁情況不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鼓勵其積極參與更多的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如聽音樂、種花、養魚等,真正達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效果,不斷減輕患者的抑郁病情。
5.注重心理護理,抑郁癥患者在患病期間,會出現情緒悲觀的現象,對身邊的事物缺乏信心。但與此同時,患者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關注與認可。因此,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給予其心理鼓勵,樹立良好的信心,疏導患者的消極情緒。對患者的病態言行,護理人員要耐心解釋,盡可能地滿足其合理要求。
6.做好用藥護理。在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要督促患者能按時服藥,還要了解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抑郁癥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以達到療效,避免出現復發的情況。如果沒有出現特殊的情況,患者不能擅自停藥或是增加藥量。若患者出現了便秘、口干等情況,護理人員要作好解釋,鼓勵患者多喝水。
7.密切觀察抑郁癥患者的病情。抑郁癥患者的自殺率較高,在家庭護理中,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臨床特點,防范患者出現自殺行為。相關資料顯示,抑郁癥患者的自殺行為大都發生在清晨。處于恢復階段的抑郁癥患者,害怕受到別人的歧視,也可能出現自殺的情況。同時,抑郁癥患者的自殺手段具有隱蔽性與預謀性的特點,經常會帶給別人一種假象,就是病情突然好轉,情緒也變得更加正常,能正常飲食作息。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護理人員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作者單位:成都錦欣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