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瓊英
膽囊炎屬于比較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女性發病率往往高于男性。一般情況下,結石性膽囊炎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本文重點介紹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護理知識以及如何預防結石性膽囊炎。
結石性膽囊炎,指的是膽囊內或膽囊頸部出現的結石性疾病。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一般取決于結石的大小和部位、是否引起感染、梗阻或梗阻發生的部位與程度。大體來說,結石性膽囊炎屬于膽道系統中比較常見的病變類型,主要包括膽囊結石、原發性或繼發性膽總管結石以及肝外膽管或肝內膽管結石等。
在我國,慢性膽囊炎和膽囊結石的患病率大致為16.09%,占所有良性膽囊炎疾病的74.68%左右。該疾病的致病危險因素是膽囊結石,而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可以占到所有慢性膽囊炎的90%~95%左右,但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卻不常見,占所有慢性膽囊炎的4.5%~13.0%。
1.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術前8小時內不得吃任何東西,不能喝水,維持水電解質的酸堿平衡。如果是非手術治療患者,可根據病情按醫囑進食,最佳的方法是謹遵醫囑服用抗生素。
2.護理人員在術前需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情況,假如患者有高熱、打寒戰或腹痛,且情況較為明顯,要警惕是否患有化膿性或壞疽性膽囊炎,盡早通知醫生。
3.術后,護理人員要讓患者保持半臥位姿勢,便于引流并觀察患者的生命特征,觀察患者是否有黃綠色膽汁樣引流物以及引流性質和引流量,保證通暢。術后患者腸蠕動恢復正常后即可進食。
4.預防感染。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傷口處是否出現滲液情況,保證傷口清潔干燥,及時為患者更換敷料,并保證在無菌的治療室內操作。另外,腹腔引流要通暢。護理人員需隨時觀察患者傷口的引流物與分泌物的量、顏色和形狀等,及時做好記錄;及時為患者補充營養,輔助患者提升機體免疫力,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后,盡量少食多餐,多吃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且要保證低脂肪、高蛋白且易消化。
5.減輕焦慮。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產生焦慮的原因以及焦慮程度,主動熱情地和患者溝通交流,認真傾聽患者的實際情況,并且對癥下藥,幫助患者消除焦慮。假如因疼痛導致患者焦慮,護理人員可以告知患者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或技巧,必要時可以使用鎮痛劑,幫助患者減輕身體不適或壓力。同時,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排解內心的焦慮,并可在恰當的時間安排患者和同病例已治愈臨出院的患者接觸交流,讓患者通過交流,樹立信心。
1.保證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Pr是維持人體健康的一種必須營養元素。相關研究表明,Pr長期攝入不足可能會導致膽色素結石。所以,人們要保證日常飲食中攝入充足的Pr,有效預防膽色素結石。
2.有規律的進食是預防結石的最好方法。相關研究表明,當熱量和脂肪攝入量較高時,會增加膽石癥的發病率。另外,膽囊在未進食時會充滿膽汁,而膽囊黏膜吸收水分又會使得膽汁變濃,很容易形成卵磷脂大泡及卵磷脂,并且膽汁的黏稠度逐步增加,最終形成膽泥。如果在進食過程中,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出現反應性的分泌膽囊收縮激素,致使膽囊收縮,導致大量黏稠以及富含膽泥的膽汁排出到腸道內。
3.講究衛生,防止腸道蛔蟲感染。人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吃蔬果時要洗干凈,注意環境衛生等,有效預防蛔蟲病,也有助于膽色素結石的預防。
引發結石的原因既包括遺傳因素也包括環境因素,改變遺傳因素較為困難,但人們可以從環境因素入手,注意個人衛生,規律飲食。
(作者單位:鄉城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