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芬
最近,白俄羅斯因大選引發內部危機,短短幾天該國就升級為多方“角力場”,夾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白俄羅斯可以說是東歐地緣中心,牽一發而動全身。百年前,白俄羅斯也曾是東西方爭奪焦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白俄羅斯屬于沙俄。1915年8月,俄軍大撤退,沙俄西部許多地區被德軍占領。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之后,白俄羅斯展開對未來的熱烈討論,一些人主張在新的俄國內獲得內部自治,另一些人則提出要宣布獨立。同年底,白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和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組建白俄羅斯委員會,隨后著手建立白俄羅斯政府機構。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和德國都拒絕承認白俄羅斯政府機構,并且干擾其活動。不過,不久之后,德國人認為獨立的白俄羅斯可以成為他們實施“中東歐計劃”的一部分,按照“中東歐計劃”,德國要創造一系列傀儡國家,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將由德國控制。考慮到東西方這兩個大國的強大實力,白俄羅斯委員會分別同德國與蘇俄展開談判,努力要求這兩大國承認白俄羅斯的自治地位。與此同時,白俄羅斯內部也在繼續討論是否應該成為蘇俄內的一個自治區或宣布國家獨立。
1918年2月,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取消停戰,在東線發起大規模軍事攻勢。之后白俄羅斯重鎮明斯克淪陷,兩周時間內,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大部分地區被占領。德國占領軍扶植白俄羅斯獨立勢力,允許開辦教授白俄羅斯語的學校。幾乎同時,白俄羅斯委員會通過第一憲章,宣布自己是白俄羅斯領土上唯一合法政權。3月3日,同盟國與蘇俄簽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蘇俄放棄在芬蘭、未來波羅的海諸國、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所有領土要求。在這種情況下,3月9日,白俄羅斯委員會發布第二憲章,宣布建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白俄羅斯委員會改組為臨時政府,并改名為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委員會。3月25日,委員會發出第三憲章,正式宣布白俄羅斯獨立建國。不過,由于白俄羅斯國土被德國占領,外界視這個新成立的國家為德軍刺刀下的“傀儡國家”。
在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短暫存在時期,它同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建立起了密切聯系,組織從烏克蘭進口糧食。白俄羅斯總理安東·盧基維奇會見蘇俄領導人列寧,希望白俄羅斯獨立能獲得蘇俄承認,白俄羅斯代表團甚至提議與蘇俄創建一個聯邦,以換取蘇俄承認白俄羅斯的獨立地位,但列寧沒有同意這些提議。1918年11月,德國在一戰中戰敗投降,隨后,德國宣布廢除“中東歐計劃”。12月3日,德軍撤離明斯克。接下來幾年,白俄羅斯出現政治真空狀態,多種勢力在白俄羅斯展開政治和軍事角力。不久后,蘇俄軍隊占領明斯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政府流亡海外。
1919年1月2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成立,2月17日,它又被宣布解散。白俄羅斯部分地區劃歸蘇俄,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混亂局勢下,外國勢力蠢蠢欲動,準備奪取白俄羅斯。4月17日,波蘭軍隊占領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維爾紐斯。7月17日,由于面臨波蘭軍隊繼續推進壓力,列寧解散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8月8日,波蘭軍隊攻占明斯克。
一戰后出現的波蘭東部邊界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確認,波蘭國家元首約瑟夫·畢蘇斯基設想成立海間聯邦,作為一個中歐和東歐集團東抗蘇俄西抗德國。1920年,畢蘇斯基發動基輔攻勢,企圖奪取烏克蘭,但在蘇俄軍隊反攻下,波蘭軍隊一路潰退至華沙。7月11日,蘇俄軍隊奪回明斯克,7月31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然而,畢蘇斯基在華沙戰役中阻擋住了蘇俄軍隊攻勢,不久,又恢復東進攻勢。
最終,1921年3月18日,蘇俄同波蘭簽署《里加和約》,結束蘇波戰爭,蘇俄和波蘭分割了白俄羅斯。在接下來兩年時間里,流亡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準備一場全國起義,直到1923年3月15日國際聯盟承認蘇聯的西部邊界,流亡政府才停止起義準備活動。
數年來多方爭奪白俄羅斯使這片土地多次遭到掠奪,白俄羅斯民眾深受戰亂之苦,他們對國土分裂十分痛心,幾乎一半的領土——西白俄羅斯被劃給了波蘭,東白俄羅斯由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管理,這個共和國面積僅剩下5.24萬平方公里、人口154.4萬人。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面積、人口和幾乎可以忽略的經濟總量并不足以保證它對蘇聯事務有很大的影響力。經過多年戰亂的白俄羅斯人不想再經歷新的戰爭了,他們對蘇聯的成立持支持態度,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條約》簽署,白俄羅斯歷史進入一個新時期。二戰結束后,西白俄羅斯歸屬白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