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波
坐在院落一角的蔭涼里,品茶讀書。茶是我的一個朋友剛送我的信陽毛尖。早先我是不喝這毛尖茶的,味淡,現在我卻愛喝它了,還是因為它味的清淡。握杯漫品,隨意翻讀,驀然書間一聯文字吸引了我。聯曰:“水清魚讀月,花靜鳥談天。”我知道那是臺北陽明山上的字聯,為陳小蝶所撰。最初是在一個朋友家的墻上見的書法作品,只是那時年輕的心,尚不能完全理解。現在再讀,就能明白,并有些許的人生之悟。
看這聯句,上聯中藏了一個“清”字,下聯中藏著一個“靜”字,連起來便是“清靜”二字,這正是撰聯人對陽明山清幽優美環境的概括,也有著作者對清靜生活的向往;或者說,流露出作者的一種超脫世俗的情感吧?
人是熱鬧過后愛清靜么?現在誰要給我一個皇帝的頭銜,我心不動,誰說外面掉餡餅,我腿不動,我在意的是這清靜里讀書品茶的味道。
“好茶借好句”,更見茶香,這是誰說的?說得極是。但我還要說,好句,或者說好書更有茶添香也是極美的!就說現在,在這夏天的閑日里,樹蔭里沐浴著涼風,把茶漫品,品茶品句,相得益彰,有悟許多從來沒有的悟,那一時徹悟得使人身心都能輕松的愉悅,那實在是一種無比的享受!
現在想來,其實人生處處皆禪意,就像我此一時的品茶讀書,就像我靜靜地用心寫作,就像我回家的十里山道,不騎車,而是去走,就像我偶爾回家快樂地耕種著母親的一份責任田,等等。人生過程,有苦有樂,甚或苦比樂多,但若有靜修之功,它都是有趣的。有人說“讓生活成為一種樂趣”,說得對,我贊成。
“品茶有悟思緒遠”,待我回過神,已添過兩回水了。再添水,茶已無色無味了。可這時的茶竟契合我的心境,慢啜細品,無味勝有味。品茶有道,更有格,南宋愛國詩人楊萬里的“故人氣味茶樣清,故人豐骨茶樣明”說的便是。說到這里,不能不想起鄭板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的句子。詩句看似是說品茶的感覺,實則也隱喻著作者自己“兩袖清風”的磊落人格。是的,為人當如是:襟懷若“氣味茶樣清”,磊落似“清風”。
這是我一個下午的事兒。待抬頭,從綠樹的枝葉縫隙間看去,夕陽銜山,滿目蒼翠是片金燦燦的畫兒。近處高高的楊樹枝上,有鳥飛躍。一陣微風,吹動樹枝頻頻搖動,樹葉嘩然如吟。我淡淡一笑,想起一句禪語:是風動,還是樹動?而此時的我,只覺得天地間,內心里別樣的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