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成
地理教學是一種充滿地理生活情趣的創造性勞動,它在地理教與學的師生互動與對話中呈現出一種高尚的視界,它是發現地理美好的手段。筆者認為要用地理的方法教學地理,讓充滿“地理味道”的地理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品格、思辨能力和創新素質,通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學會用地理的眼光親近地理,并積極欣賞和努力創造這個世界?!镀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2017 年版課標”)倡導用“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方法來組織地理教學,筆者在實踐中發現,用地理的方法教學地理,就要依托地理任務群學習力活動,引入貼近地理生活的教學資源,在激發、啟慧學生探討地理問題的同時,將其作為社會文明的財富和認識世界的知識,滋養學生的心靈,生發學生的地理品格,讓學生獲得品味地理知識的經驗價值、發展價值和社會價值,讓充滿“地理味道”的地理學習內化為高品質地理建設的品格;用地理的方法教學地理,依托地理任務群學習力提升實踐,有機融入充滿“地理味道”的鄉土地理資源,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成果交流—實踐育人”等途徑,培養學生勤于鉆研、吃苦耐勞、勇于創造的奮斗精神,創新地理教學的立德育人模式,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筆者以人教版(2019 年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常見地貌類型”教學為例,基于“真問題”落實2017 年版課標中的“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 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1]8教學。綜合地理任務群學習力的實踐活動,筆者設計了三個課堂教學實踐環節。
“常見地貌類型”一課教學中,筆者以教學班級小組為自然責任學習單位,圍繞“常見地貌類型”地理任務群學習指標,指向學生的不同地理生活認知層次,設計多維度的地理任務群學習目標,“旨在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學會從地理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與人文環境,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世界”[1]1,如表1 所示。

表1 “常見地貌類型”課時單元任務群學習導向單
(1)以鎮江市為例,對比不同的常見典型地貌類型、成因、分布地區,請學生小組交流分析不同地貌景觀的成因、特點。(見表2)
(2)培育學生地貌觀察的良好地理生活習慣與地理生活學習力,培育充滿“地理味道”的自研修與他研修地理綜合實踐力。

表2 鎮江市常見的地貌景觀及其特點
結合所學知識,收集江蘇鎮江的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等)以及遙感影像、考察報告、論文等地貌資料,并通過以下步驟,了解家鄉的地貌,完成鎮江市地貌考察任務群學習單(見表3),并進行考察成果交流匯報。

表3 鎮江市地貌考察任務群學習單
結合考察活動,在考察路線上選擇合適的觀測點,學生認真做好地貌實踐記錄,撰寫完整的地貌考察微型報告(見表4),并在班級交流。

表4 鎮江市地貌實踐記錄表
(1)結合常見地貌及其景觀特點任務群學習內容,有機引入鄉土地理生活探究機制——京杭大運河丹陽段地貌景觀及特點探究。穿過鎮江市丹陽主城區的京杭大運河,在政治上突出以漕運為主導功能,在經濟上促進了當地經濟、貿易、運輸、倉儲等產業發展,在生活上成為人們日常排水、給水、日常洗用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這個意義上,運河便也就成為丹陽發展、繁榮的“母親河”。請學生根據對京杭大運河丹陽段的認識,完成表5內容。

表5 京杭大運河丹陽段地貌景觀及特點
對地理學科而言,地理來源于生活,是地理生活的藝術反應,只要貼近學生的地理生活實踐,讓其充滿“地理味道”,學生就會樂于主動自學和積極探究。新課程改革提倡“先學后教”,地理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關注學生的自覺發展意識,依托學生濃郁的地理鄉土情懷,善用學生身邊的真實地理素材,給學生完整充足的自學時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地理任務群學習問題,以充分激發其地理任務群學習問題探究的欲望和信念,增強其問題研究、合作學習的任務群學習參與度,培育其自主發現、歸納、總結地理規律的核心素養。
(2)注重學以致用,積極開展“常見流水地貌”任務群學習探究。高中學生已經具備科學的學習與生活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地理生活經驗有效融入探究知識點,以地理任務群學習指標作為設置挑戰點的依據(見下頁表6),以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幫助其定位知識價值和挖掘關鍵經驗,提升地理實踐力、區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任務群學習堅持以基礎知識與核心知識兼具、突出地理學習力為導向,以地理任務群學習項目為載體,有機整合地理教材相關知識內容組織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養。高中地理任務群學習通過對地理教材相關內容的梳理和有機整合,將積累的地理知識材料和充滿“地理味道”的生活化學習結構化,以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優化學情,將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經驗逐漸轉化為具體的地理學習方法和策略。[2]
“地理味道”就是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使用原汁原味的地理術語、規范的地理技能技巧、風趣翔實的地理生活素材、飽滿的地理生活態度以及充滿“地理味道”的地理思想,讓學生在充滿地理氣息的實踐中,獲得一種積極昂揚的地理生命生長。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要努力提升教科研素質,在教學設計中有機融入充滿“地理味道”的鄉土課程資源,用地理理念開闊學生的地理學習視野,用地理思維引來地理學習的源頭活水,用地理實踐延伸充滿“地理味道”的學習“觸角”,并逐步形成富有泥土氣息的系列性地理校本課程資源,讓地理學習在充滿“地理味道”的課程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3]

表6 “常見流水地貌及其景觀主要特點”任務群學習(實驗探索)單
2017 年版課標指出:高中地理教學應“以認識自然地理要素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線索組織教學。充分利用地圖、景觀圖像、地理視頻、虛擬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和周邊自然與社會資源支持教學。指導學生運用體驗、觀察、觀測、實驗、野外考察等方式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辯證看待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各種影響?!保?]9在積極踐行任務群學習力實踐中,高中地理品質課堂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教學主張和實踐理念行動,是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與境界追求。[4]對學生的地理學習力而言,只有真正觸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實踐的關鍵內因,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地理學習力的品質提升。
遵循地理教學需求,結合地理教學內容,貼近地理教學現實,準確把握地理學情,用充滿“地理味道”的微調查、微實驗、微討論、微論文、微表格等形式,用貼近學生地理生活的地理實踐案例導入課堂教學,適時開展學以致用的地理實驗探究活動,縮小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地理生活與地理教學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地理生活的知識品質存量和學力增量,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品質;通過充滿“地理味道”的“地理與生活”“地理與社會”等系列性主題任務群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親近自然地理世界的時間、內容和方法,為學生科學精神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融入新的發展途徑。
真實生活是學生地理實踐活動的最優平臺,這種聚焦于學生自身體驗的地理實踐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課程基本理念。在積極踐行任務群學習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與提高,因為地理課堂中的人包括教師和學生,而任務群學習依據地理課程形成人與教材、人與知識、人與地理生活的有機聯結點、發展點和創新點。地理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接地氣、有品位的地理教育教學是凝聚人心、立德樹人、完善人格、開發人力、緊跟偉大時代的光榮事業。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做有品位的地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