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鋼琴的彈奏特點以及中職鋼琴基礎課程教學重點,從識譜校姿、細節處理與文化滲透、對比其他琴類等角度論述中職鋼琴基礎課程教學策略,旨在夯實中職生的鋼琴彈奏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中職鋼琴基礎 識譜 讀譜 彈奏 基礎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4B-0167-02
鋼琴是一類很有特點的樂器,其伴奏功能很強,能夠結合很多形式充當輔助資源,深受人們的歡迎。中職鋼琴基礎課程的教學重點主要放在鋼琴的基礎知識、指法規范操作以及樂器間的比較上,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了解鋼琴、掌握鋼琴彈奏的基本要領,從而激發學生對鋼琴的喜愛,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本文主要針對鋼琴的教學重難點進行探討并提出對策。
一、識譜校姿,加強指法與音色識別的能力
識別琴譜、校正姿勢,是鋼琴的起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對于鋼琴的漫長學習而言,最首要、最基本的就是識譜、對基本姿勢的規范。
(一)對照譜表,識別音色
學會彈琴,識譜是基礎。沒有讀譜識譜的能力,就相當于高度近視的人沒有了眼鏡一樣,根本無法“走路”。對照譜表,引導學生從最基本的識音辨音開始反復練習、分辨,教會學生從最基本的單音到鋼琴上每個琴鍵的聲音特點都能簡單地進行音色的辨別。提升對聲音的敏感度,對學生今后的彈奏和傾聽有很大的基礎作用。
例如,“找一找”是課堂上經常組織的一個小活動,一般在“識別音色”的練習中會經常開展。教學以五線譜為主,引導學生進行“五線”“譜號”高音譜表以及低音譜表的認識。在鋼琴課的基礎階段,讓學生在“找一找”游戲中,找出“中央 C”的“兄弟姐妹”,也就是各組八度中的 c 音。學生對照著五線譜表,一邊嘗試著進行音色的辨別,一邊尋找 C 音的位置。當學生對鋼琴鍵盤的排列規律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師再鼓勵學生嘗試看譜表聽琴鍵,看與聽相結合,學生在譜表的引導下,逐漸對鋼琴音色有自己的感覺,這種感覺會為以后的鋼琴彈奏奠定基礎。
對照譜表聽音辨音的關鍵是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對音色的辨析需要學生的聽覺與大腦共同配合完成。教師將琴鍵基礎課程加以豐富和細化,使得不同的彈奏方式帶來不同的聽覺感受,讓學生體會到每個音符中有很多意義。
(二)規范姿勢,強化指法
姿勢決定氣勢,氣勢烘托意境。正確的坐姿、規范的指法操作能夠促進學生鋼琴彈奏能力的提升。鋼琴教學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坐姿和良好的彈奏習慣,同時強化指法的靈活切換技巧。在規范坐姿上,一般采取實際的現場示范,讓學生當場模仿,教師校正,要求學生每節練習課都要按照正確的姿勢進行練習。
例如,“鋼琴坐姿”是第一節鋼琴課上就對學生進行講解和要求的課程內容。從基本的坐在琴凳的位置到上身的筆直、再到下半身的大腿和小腿之間的角度都要規范,將腳放在上面的角度與大小腿之間的角度以大于 90 度為標準。在手指不彈鋼琴時,要求學生將手自然地放在膝蓋上,日常的聽課也是這個姿勢,雙肩要盡量放松下垂,保證身體是一個放松不用力的狀態,同時不能改變后背的筆直程度。彈奏時,上身要稍向前傾斜,有利于將力量用在手指上。在指法上,學生也要按要求嚴格地訓練、長期地堅持,養成良好的指法習慣。
對于初學者,不能要求其在短時間內掌握要領,畢竟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和記憶力也有一定的差別。在教學中,可以讓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畫出指鍵盤,自己練習切換和移調,夯實鋼琴能力基本功,以提升鋼琴的彈奏效果。
二、細節與文化,強化讀譜與音樂表現的能力
鋼琴課程的預設,目的是強化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學生從最初的識別到進一步的提升,中間需要教師科學的輔助,包括強化讀譜的能力、滲透音樂文化、強化表現能力。
(一)強化讀譜能力,指導細節處理
“細節決定成敗”。對于鋼琴基礎課來說,讀譜能力是鋼琴基本功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強化讀譜能力的過程中,完成課堂知識點講解和練習后,學生已初步掌握五線譜的整體內容,這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細節的處理方面。節奏的快慢、每個音符的時值的把握等讀譜能力,都是教學中的細節和重點,往往決定著學生的彈奏效果。
例如,“斷音練習”之前,聲樂課上主要對學生進行五線譜知識講解,即講解最基本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使學生能夠對曲譜的整體有基本的掌握。先從單音開始,將音符放在五線譜的不同位置,一邊講解一邊擊打,增強學生的感受;同時指導學生對一些細節進行巧妙處理,如對高低音譜號的位置的識別以及“線上的音”“間上的音”、小節、小節線等細節上的處理。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細節處理,可以起到對教材內容的留白作用,進而給學生以更大的發揮空間,促進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向前邁出一大步。
讀譜能力的培養期間,教師采取“課上指導+課下練習”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反饋自己的感受,和學生及時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一些特殊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性化的能力指導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提升。
(二)滲透音樂文化,強化表現能力
鋼琴基礎教學,不僅是教學知識,還要滲透音樂文化,熏陶音樂情操。在滲透文化上,教學中一般會通過大量的音樂作品賞析,同時融合音樂知識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既能接觸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曲調,也能接觸不同樂器、不同演奏形式,進而引導學生通過音樂作品賞析,在曲調的創作風格、表達風格上豐富閱歷,形成自己的個性、鋼琴彈奏氣質。
例如,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是歐洲著名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他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了古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奏鳴曲》《協奏曲》《安魂曲》,同時對莫扎特的生平進行簡要介紹,以他為基本融入歐洲古典音樂的風格特點。在學生對莫扎特的風格有初步的了解后,再播放貝多芬、巴赫的作品,引導學生對比他們的音樂作品,感受不同作曲家的風格特點,貝多芬的桀驁不馴和巴赫的均衡完美襯托出莫扎特的融會貫通,綜合了當時所有音樂的類型。
將樂曲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相聯系,也是增進學生理解的一個重要方法。學生一邊傾聽著樂曲,一邊想象著創作時期的場景,對聲樂的感受又能邁出一大步,這也是鋼琴基礎課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
三、對比其他琴類,掌握觸鍵方法和彈奏力度
有比較才有發現,比較往往能夠給人以深刻的記憶。教師借助于琴類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辨別校準,強化學生對鋼琴音準的控制能力。
(一)對比手風琴,掌握觸鍵方法
夯實中職生的鋼琴基礎,比較法是常用的一個教學方法。首先,學生要明確鋼琴與手風琴的截然不同。手風琴的左手貝司具有獨立的排列結構和指法特點,是一種非常難掌握的樂器;而鋼琴的演奏,手指的觸鍵有很大的技巧,是學生必須掌握的。
例如,手風琴和鋼琴的對比,我們一般會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手風琴和鋼琴在聲音原理和特點分析上,兩者都有各自的特點;二是在基本的演奏技巧上,包括觸鍵的方法、手風琴獨特的風箱方面的訓練,兩者存在很大差異;三是在演奏的風格和發音的特點上,兩者也有不同。針對這三個方面,教師將重點放在觸鍵方法的比較上,引導學生對“彈”和“拉”細細品味;再從手指的鍵盤觸摸上對比,鋼琴的力量傳遞會充分體現在音量、音色的變化。
和手風琴的對比,能夠有助于學生對鋼琴彈奏技巧的把握。對比的內容包含觸鍵的力度、手指的抬起高度以及在節奏上的把握,只有將每個部分、每個環節都能準確辨析,才能真正地對學生有所啟發,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更“知其所以然”。懂得道理,自然能夠達到無師自通,促進學生的自主能力提升,為今后的彈奏能力強化環節做好鋪墊。
(二)對比電子琴,掌握力度大小
鋼琴演奏和電子琴演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內容。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教師一般從音域、左手伴奏形式、音色、音量以及掌握演奏技巧的難度等方面進行比較,其中的伴奏技巧和演奏風格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啟發與指導的關鍵。
例如,在“順指法”練習前,教師先對學生進行鋼琴和電子琴的指法練習知識講解。以觸鍵方法為基礎,強調電子琴的觸鍵可以“一觸即發”,輕輕一按,便有聲音,在指尖的力度上要求并不高;相比之下,鋼琴則不同,鋼琴需要手指敲擊帶動擊弦機撞擊鋼絲發聲,完全由手指力度來控制音量。這樣的一個理論基礎,會先讓學生在腦海里固定一個整體的概念。在緊接著的指法練習上,再引導學生實際感受鋼琴與電子琴的琴鍵力度區別,使學生對鋼琴的力度和技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便于后期進一步提升彈奏能力。
對比電子琴,教師也可以從其用途、樂器的意義等多個方面入手,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在課余時間,學校也會組織一些相關的活動,如演奏實踐、交流討論、樂曲展示等,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平臺,讓學生能夠自由掌控、自主發揮。
積跬步而至千里。從點滴認真做起,才能掌握鋼琴的彈奏技巧。鋼琴基礎教學正是要彌補學生的知識空缺、能力漏洞,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鋼琴,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熟練掌握方法,以達成循序漸進提升鋼琴基本彈奏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 晉.論職校鋼琴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與策略[J].大眾文藝,2017(09).
[2]姚 媛.創新教法,提升中職鋼琴教學品質[J].北方音樂,2016(06).
[3]王 剛.創新中職學校鋼琴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思考——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2014(11).
[4]鄭 敏.談中職學前教育鋼琴教學方案[J].科教文匯,2014(09).
【作者簡介】朱春芹(1977— ),女,壯族,本科,講師,現就職于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為兒歌彈唱在學前教育中的共性。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