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培
(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古漢山礦 ,河南 焦作 454150)
焦作礦區屬嚴重煤與瓦斯突出地區,煤質松軟、吸附能力強、透氣性差,瓦斯治理難度大。煤層在開采時,受采掘活動影響比較明顯,鄰近煤層、圍巖和采空區瓦斯易涌入工作面,造成瓦斯超限。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受煤體瓦斯含量、吸附解吸特性、工作面地質構造、配風、回采速度等影響,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為了防治古漢山礦1704 工作面瓦斯超限,為瓦斯防治措施提供依據,研究人員以一定深度的煤壁為研究對象,從煤壁落煤、運煤和煤體解吸瓦斯,動態地將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劃分為:煤壁瓦斯涌出、落煤瓦斯涌出、采空區瓦斯涌出3 個部分,并進行瓦斯涌出源的考察和防治技術研究。
古漢山礦17041 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法,全部垮落法處理采空區。走向長度在523m~524m, 平均長度 523.5m, 平均傾斜長度193m,該工作面煤層厚度在4.7m~5.1m 之間,煤層平均厚度4.8m,煤層傾角在12~15°之間,平均傾角13°。該工作面所在區域地面標高+94.1~+97.3m,煤層頂板標高- 395~- 467m。該工作面原始瓦斯含量為3.23~5.35m3/t,最大原始瓦斯壓力0.4MPa,煤層吸附常數a=44.7427m3/t,b=1.016MPa-1,水分3.51%,灰分10.54%,揮發分10.08%、采用底抽巷預抽煤層條帶和回采區域的區域防突措施,穿層鉆孔百米瓦斯流量 0.062m3/min·hm。
在工作面回采前、回采期間分別對巷道地點風流瓦斯濃度進行測定,運輸巷、回風巷測定位置為巷道中線距頂板300mm,每50m 測定一次;工作面切眼測定位置為工作面液壓支架中間,每5 架(7.5m)測定一次。測定儀器采用光干涉甲烷測定器(量程10%),測定前分別用精密光學瓦斯鑒定器調校便攜瓦斯檢測儀。測定后用精密光學瓦斯鑒定器調校便攜瓦斯檢測儀,掌握便攜瓦斯檢測儀精度偏移情況。
回采前測定路線為回風巷→工作面切眼→運輸巷,回采期間測定路線為運輸巷→工作面切眼→回風巷?;夭善陂g,在工作面切眼測定時,割煤機滾筒由上端口向下端口割煤,割煤至80 架時和測定人員重合。
1)運輸巷瓦斯涌出量Q1。工作面風量為Q0,則割煤前,運輸巷瓦斯濃度由A11%升至A12%,瓦斯涌出量增加為(A12- A11)*Q0m3/min。割煤時,瓦斯濃度由B11%升至B12%,運輸巷瓦斯涌出量為(B12- B11)*Q0m3/min。割煤時比不割煤時瓦斯涌出量增加(B12-B11)*Q0-(A12- A11)*Q0m3/min。
2)回風巷煤壁瓦斯涌出量Q2。割煤前,回風巷瓦斯濃度由A21%升至A22%,瓦斯涌出量增加(A22- A21)*Q0m3/min。割煤時,瓦斯濃度由B21%升至B22%,運輸巷瓦斯涌出量為(B22- B21)*Q0m3/min。割煤時比不割煤時 瓦 斯 涌 出 量 增 加 (B22- B21)*Q0- (A22- A21)*Q0m3/min。
3)切眼煤壁瓦斯涌出量Q3(按上隅角范圍20m以下)。割煤前,切眼瓦斯濃度由A31%升至A32%,瓦斯涌出量增加(A32- A31)*Q0m3/min。割煤時,瓦斯濃度由B31% 升至 B32% , 切眼瓦斯涌出量為(B32- B31)*Q0m3/min。割煤時比不割煤時瓦斯涌出量增加(B32-B31)*Q0-(A32- A31)*Q0m3/min。
4)工作面瓦斯涌出量Q。割煤前,運輸巷進風口至回風巷統尺0m,濃度由A01%升至A02%,瓦斯涌出量增加(A02- A01)*Q0m3/min。割煤時,瓦斯濃度由B01%升至 B02%,切眼瓦斯涌出量為(B02- B01)*Q0m3/min。割煤時比不割煤時瓦斯涌出量增加(B02- B01)*Q0-(A02- A01)*Q0m3/min。
5) 采空區瓦斯涌出量Q4。采空區瓦斯涌出量Q4=Q- Q1- Q2- Q3,割煤前為 QA4,割煤后為 QB4,割煤時比不割煤時瓦斯涌出量增加QB4- QA4m3/min。
經測定和計算工作面風量為1120m3/min。割煤前、后瓦斯濃度測定結果見圖1,依據2.1 中割煤前后工作面不同位置瓦斯涌出量計算公式計算,結果如表1 所示。

圖1 回采前、后瓦斯濃度分布曲線圖
1)由圖1 可以看出,未回采時,工作面運輸巷、切眼、回風巷瓦斯基本保持較小波動,說明煤壁瓦斯涌出較小。在靠近上隅角的附近,由于采空區瓦斯涌出瓦斯濃度上升較為明顯,說明未回采時采空區是工作面瓦斯主要的涌出源。

表1 回采前、回采期間瓦斯涌出源計算表
2)由表1 可以看出,回采期間,運輸巷和切眼瓦斯濃度較未割煤時有所升高,主要是落煤瓦斯涌出,但涌出量相對較小,到上隅角附近瓦斯濃度快速增加,說明割煤期間落煤和采空區是主要的瓦斯涌出源。
3)從考察結果看,工作面割煤期間瓦斯涌出量僅為1.344m3/min,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較小,說明工作面瓦斯防治實施后,對于降低工作面瓦斯涌出起到較好作用。
高位鉆孔抽采瓦斯技術,以回采工作面采動壓力形成的頂板采動裂隙作為抽采通道,攔截采空區或鄰近煤層的卸壓瓦斯,同時利用鉆孔的負壓作用改變采空區氣體流場分布,抽采采空區、上隅角瓦斯。
在17041 工作面回風巷每隔40~60m 施工 1 個鉆場, 每個鉆場向工作面采空區距煤層頂板26m~41m、距離回風巷 8m~28m 施工 4 個扇形高位鉆孔。經現場連續測定,常規高位孔抽采瓦斯純流量平均為0.798m3/min。
插管抽采技術是在工作面上隅角形成一個負壓區,使該區域內瓦斯形成紊流狀態與空氣充分混合,由抽放管路抽走,避免因工作面上隅角風流不暢引起的瓦斯超限,還可解決因漏風使采空區向上隅角涌出瓦斯而造成的瓦斯超限。
17041 工作面在靠近采面上隅角段管路可采用1.5m 長的軟管(端頭處需用鋼紗包裹住的花管) 與主抽放管路相連接,將花管的一端插入上隅角,為保證花管吸入口能處于上隅角的上部,并將抽放花管用編織袋墊到一定高度。工作面上隅角采用坑木、煤袋維護,其深度不超過切頂線1.5m,由于插管抽采負壓低、流量大、抽采瓦斯濃度低,采用與本煤層瓦斯抽采系統并聯抽采,并通過截門控制插管抽采系統負壓。經現場連續,測定埋管抽采瓦斯純流量平均為0.236m3/min。
回采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圍煤體充分卸壓,煤體透氣性顯著增加,吸附瓦斯向游離瓦斯的轉化加速,一般采動影響卸壓帶內的鉆孔瓦斯抽采量較高,在該范圍內采取加強抽采或淺孔抽采能降低落煤瓦斯釋放,從而有效降低風排瓦斯量。
依據相關考察結果,在17041 工作面回采期間,充分利用回風巷和運輸超前20~50m 處的順層鉆孔實施超前卸壓抽采,經現場連續測定,超前卸壓抽抽采流量平均為0.026m3/min。由于抽采效果相對較差、但維護工作量較大,后期對超前卸壓抽采進行了及時停用。
17041 工作面回采期間,為加強上隅角瓦斯的及時檢測工作,安排專職瓦斯檢查員每班對瓦斯情況進行測定,從工作面生產期間上隅角瓦斯濃度最大值為0.25%~0.48%,最小值為0.11%~0.36%,工作面回采期間,上隅角瓦斯濃度管控效果較好。工作面回風流瓦斯濃度小于0.4%,則將17041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抽采量進行匯總統計,并依據占總涌出量的比例繪制環形圖如下圖2 所示。

圖2 17041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抽采量環形圖
從17041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抽采量環形圖可以看出。采空區高位抽放鉆孔與上隅角埋管抽放配合模塊管理的共同作用,采空區與上隅角瓦斯治理效果較為顯著,各種瓦斯治理形式中,高位鉆孔治理效果最好,占比33.19%;其次是上隅角插管抽采,占比9.82%,最后是超前卸壓鉆孔抽采,占比1.68%。
通過對17041 工作面回采前后瓦斯涌情況的測定和計算,確定17041 工作面主要瓦斯涌出源為采空區瓦斯涌出和割煤瓦斯涌出,并據此采取了高位鉆孔、超前卸壓鉆孔、上隅角插管綜合抽采的工作面瓦斯防治技術。不同形式抽采效果表明,通過綜合抽采能有效降低工作面瓦斯涌出,保障工作面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