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榮,楊 歡,顧 騫
(山東省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多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老年人對衛生服務的需求明顯增加。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養老問題,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和措施。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促進健康老齡化”“推動醫養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養老服務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對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到養老機構就業將是未來中職護生的一大選擇。
選取煙臺市11家養老機構的負責人及養老護理從業人員59人為研究對象。養老護理從業人員中女性54人,男性5人;21~30歲18人,31~40歲17人,41~50歲19人,50歲以上5人;從事養老護理服務工作3年以下19人,3~5年12人,6~10年16人,10年以上12人。
同時選取我校臨床實習結束的2016—2018屆中職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184人為研究對象,其中2016屆43人,2017屆45人,2018屆96人。
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和近3屆中職護生實際情況自行設計3份調查問卷,內容涉及養老機構對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現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和專業能力、中職護生到養老機構就業的意愿及原因等。對問卷進行多次審核修正,確保問卷可信度,對研究對象進行網絡無記名問卷調查。
養老機構負責人調查問卷發放11份,回收11份,有效回收率100.00%;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調查問卷發放59份,回收59份,有效回收率100.00%;應屆中職護生養老機構就業意愿調查問卷發放184份,回收184份,有效回收率100.00%。
2.1 養老機構負責人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養老機構負責人調查結果(n=11)
2.2 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調查結果(見表2)
2.3 近3屆中職護生調查結果(見表3)
調查結果顯示,45.45%的養老機構雙證從業人員占比達40%;在養老護理人員中40.68%的具有雙證,49.15%的具有養老護理員證;養老護理員所學專業為護理專業的占44.07%,為養老服務專業的占16.95%,均不是的占35.59%。進一步調查發現,具有養老護理員證的人員中部分為社會人員,通過短期培訓獲得證書,沒有接受過護理或養老服務專業的系統教學。

表2 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調查結果(n=59)

表3 近3屆中職護生調查結果(n=184)
調查結果顯示,100.00%的養老機構負責人認為現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需要提高專業技能,包括老年人應急救護和康復訓練(100.00%)、老年人安全照護和心理照護(81.82%)、老年人用藥照護(72.73%)能力。養老護理員認為自身需要提高的專業能力有老年人應急救護(81.36%)、老年人康復訓練(72.88%)、老年人用藥照護(93.22%)、老年人安全照護(69.49%)、老年人心理照護(66.10%)等能力。說明養老護理崗位需要掌握多項專業技能,能夠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心理照護、康復訓練和疾病救護多方面需求的從業人員。而養老機構現有從業人員普遍存在服務水平低、學歷低、年齡偏大、不具備專業技能等問題[1],難以滿足當前養老護理崗位的要求,急需提高專業技能。
調查結果顯示,養老機構招聘養老護理員的職業資格要求為持有雙證(100.00%)、養老護理員證(36.37%),專業背景要求為護理專業(100.00%)、養老服務專業(90.91%)、康復專業(36.37%),學歷要求為中專(63.64%)、大專及以上(36.37%),說明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需要專業的人才[2]。中職護生經過3年系統的專業學習,具備了養老護理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滿足養老護理崗位對專業人才的要求,特別是具備雙證的中職護生將會成為養老機構招聘人才的主要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2016—2018屆愿意到養老機構就業的中職護生分別占6.98%、15.56%、31.25%,呈逐年上升態勢。但仍有68.75%以上的中職護生不愿意到養老機構就業,主要原因是受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和對養老服務行業不夠了解。因此,通過開展全方位、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和進行養老護理崗位職業體驗等活動,可以促進中職護生到養老機構就業。
調查結果顯示,養老機構需要持有雙證,能夠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護、安全護理、心理照護、康復訓練和應急救護等多方面需求的養老服務人員。因此,學校應根據養老服務產業需求調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進行相應的課程體系改革,開設與養老服務相關的理論和實訓課程。另外,學校也應根據行業發展需求調整專業方向,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
教師要充分了解養老服務產業對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及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將貼近養老服務崗位工作實際且常用的老年人安全護理、用藥護理、心理照護、康復訓練和應急救護等作為教學重點,進行詳細的理論講解和實訓指導。教學內容選擇還應和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相結合,將培訓考核相關內容列為教學重點,構建崗課融合的課程體系。在教學方法上,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參與式教學,靈活運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情景模擬、競賽式課堂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通過問題啟發、任務驅動,將教學內容與臨床任務相結合,形成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為養老服務行業輸送合格的專業護理人才。
加強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建設,實訓條件配置應該體現養老服務崗位工作特點,能夠滿足課程教學、現場實訓和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的需要。
學校從多方面入手開展院校、校企合作。從養老機構聘請行業專家參與授課和指導課程教學改革,安排任課教師到老年醫院、養老機構進行臨床實踐,選派教學骨干到德國和日本養老照護機構參觀學習。通過合作項目教學、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培養符合養老服務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為養老機構和中職護生搭建就業橋梁,滿足雙方需求。
以就業為導向,豐富校外養老護理服務實踐內容與形式,組織學生到養老機構進行職業體驗,讓學生提前熟悉職業場景,了解養老護理崗位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轉變就業觀念,準確定位就業方向。
將老年照護職業等級證書考核、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關內容列為教學重點,調動教學資源做好“1+X”考證輔導工作,確保中職護生畢業時獲得畢業證、護士執業資格證和養老照護職業技能初級證書,為順利就業增加籌碼。
從第一學期就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注重就業政策和就業前景介紹[4],發揮班集體的作用,通過主題班會、素質課堂、家長會等形式向學生及其家長介紹養老服務行業發展需求和就業信息,引導學生轉變傳統就業觀念,積極規劃職業生涯[5]。指導學生進行就業創業相關項目的實踐和探索,探討就業導師服務形式與內容,因人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就業需求,給予學生全程就業指導,為其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中職護生就業率,滿足學生、養老機構、學校三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