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生活著蘇美爾人。他們通過對月亮圓缺的觀察,發現由半圓月至滿月的時間是七天;由圓月至半圓月的時間也是七天;由半圓月至月消失是七天,由月消失至半圓月又是七天。可見,七天是月亮盈虧的周期。
于是,他們把一個月分為四周,七天定為一周期,并分別用太陽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為這七天命名,這就是“星期”名稱的來歷。他們還建立了神塔對這七位星神進行禮拜,認為這七位星神輪流值勤,各管一天。后來,“星期制”被古巴比倫人繼承下來,沿用至今。
七天一星期的歷法曾經遭受過一些挑戰:法國大革命時期出現過十天一星期的星期系統,官方說要執行十二年,但從未真正實行過;1929年,蘇聯強制執行五天一星期,后來又改為六天一星期,但最后也以失敗告終。
(《航空航天》2020年第3期 作者:劉銳)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