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張俊梅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醫院,山東 德州)
婦產科急腹癥包括急性盆腔炎、異位妊娠等多種類型,是嚴重威脅女性人群生活質量、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若未獲得及時診治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現階段臨床針對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藥物保守治療等方案,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取舍上述方案仍存一定爭議。本文將選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9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對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以期為今后臨床醫生接診此類病患后合理取舍治療方案提供可靠參考依據,現詳述如下。
9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予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研究組(n=45)年齡21-50歲、平均(39.36±0.17)歲,疾病類型:急性盆腔炎11例、異位妊娠18例、卵巢囊腫蒂扭轉16例;對照組(n=45)年齡22-51歲、平均(39.34±0.16)歲,疾病類型:急性盆腔炎13例、異位妊娠17例、卵巢囊腫蒂扭轉15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各項數據對比結果均為P>0.05(即本次研究分組情況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內容通過本院醫學與倫理研究會審核。
納入標準:①入院時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急性下腹痛,其他伴發癥狀包括陰道出血、惡心嘔吐、發熱、白帶異常、腹部壓痛等,結合實驗室(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白細胞計數等)、影像學(超聲、CT等)等輔助檢查手段符合《婦產科學》中相應婦產科急腹癥診斷標準;②對本次研究中涉及的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案具有良好耐受性,無相關禁忌癥;③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完全知情,自愿簽署由本院醫學與倫理研究會制定的知情同意協議。
排除標準:①存在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禁忌癥;②惡性腫瘤;③合并宮內妊娠;④精神系統疾病;⑤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⑥處于產褥、哺乳等特殊生理時期;⑦攜帶出血性疾病、異位妊娠囊破裂、黃體囊腫破裂、子宮破裂等情況;⑧免疫、內分泌、神經等系統疾病者;⑨拒絕簽署知情同意協議。
1.2.1 治療方法
1.2.1.1 手術治療
研究組婦產科急腹癥患者采用手術治療,具體如下:①常規麻醉后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氣腹,利用腹腔鏡完成相關操作;②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予以相應處理,如盆腔膿腫切開引流術、輸卵管切除術、切開取胚術、卵巢囊腫切除術等;③術后常規予以抗感染及其他對癥治療。
1.2.1.2 保守治療
對照組婦產科急腹癥患者行保守治療,具體如下:①靜脈補液維持機體內水、電解質、酸堿度平衡;②絕對臥床休息;③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予以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如抗生素、雌孕激素拮抗劑、前列腺素E1類似物、解熱鎮痛藥物等。
1.2.2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記錄兩組臨床治療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及總有效率等數據,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炎性因子:記錄兩組治療前、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具體指標包括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應注意研究組患者術后3d檢測上述指標、對照組治療3d后檢測上述治療。
1.2.3 療效判斷標準
①顯效:經治療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定,急性下腹痛及其他伴發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②有效:經治療后患者各項癥狀、體征均好轉;③無效:經治療后患者各項癥狀、體征均未改善甚至加重,死亡。
兩組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經相應方案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為93.33%,數據對比P>0.05(無統計學意義),如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兩組婦產科急腹癥患者治療前IL-6、TNF-α水平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IL-6、TNF-α水平均較之前有效下降(組內各組治療前后數據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治療后上述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兩組治療后數據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如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L-6、TNF-α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L-6、TNF-α水平對比(±s)
注:*對照組與之對比P<0.05;★治療前與之對比P<0.05。
?
婦產科急腹癥起病急、病情復雜且變化速度快,及時確診病情、正確對癥治療是保障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療效及預后的關鍵。但部分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發病后并無典型癥狀,因此為臨床診斷、治療工作造成一定困難。目前臨床醫生接診疑似婦產科急腹癥患者時,多根據其具體表現、年齡、病史、用藥史、生育史等情況,結合超聲、CT、炎性因子指標等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后確診病情,同時注意與闌尾炎、膽囊炎等常見外科急腹癥加以有效區分[1]。腹腔鏡診斷婦產科急腹癥準確率高達99%左右,但此法屬于一種有創操作且費用昂貴,因此并不利于各級醫療機構推廣及患者積極配合[2]。
現階段針對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為藥物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等,本文通過分組研究證實上述方案治療有效率對比并無顯著差異。但應注意的是,由于手術治療將對婦產科急腹癥患者機體造成一定創傷,且治療費用相對藥物保守治療較高;藥物保守治療使用方便、效果顯著,但部分患者經藥物保守治療無效需中轉手術治療,此外保守治療起效慢,可能貽誤患者病情造成嚴重后果[3]。本文中經手術治療的研究組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行保守治療的對照組,進一步證實藥物保守治療起效慢的弊端。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因此并未對兩種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做相應分析,提示還需今后實際工作中深入研究藥物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婦產科急腹癥的具體價值。
綜上,藥物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婦產科急腹癥均可達到理想療效,臨床醫生接診此類病患后應根據其具體病情、生育需求、身體機能、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判斷并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值得今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