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蕾
(揚州市中醫院藥劑科,江蘇 揚州)
中藥飲片就是經過炮制處理而成的中藥,或者能夠直接用于臨床的中藥。對于中藥飲片而言,其炮制處理方法不同,藥性與功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充分突出了中醫治療的特點與優勢[1]。在臨床治療中,中藥飲片應用越來越普遍,具有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經濟實惠等優勢。然而,隨著中藥飲片應用的不斷增多,配合不合理、品種混淆等情況也隨之增多,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所以,為了提高中藥飲片應用合理性,必須加強處方點評。基于此,本文選取20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應用中藥飲片治療的患者為觀察對象,進一步研究處方點評干預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20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應用中藥飲片治療的患者為觀察對象,根據是否接受處方點評分成兩組,對照組99例,實驗組10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9例,女50例;年齡18-90歲,平均(52.37±4.83)歲。實驗組患者中,男50例,女51例;年齡19-88歲,平均(52.18±4.74)歲。對于一般資料而言,兩組數據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未接受處方點評,實驗組接受處方點評,即(1)成立處方點評小組:由主任醫師、主管中藥師共同組建處方點評小組,要求其工作經驗豐富、責任心較強,以此確保處方點評工作全面落實到位。(2)專業知識培訓:在處方點評之前,需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如中藥飲片名稱、用藥禁忌及有關注意事項等內容,以此提高小組成員對中藥飲片的了解。完成專業知識培訓之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嚴格考核,確保其合格。(3)明確點評內容:嚴格按照《中國藥典》、《處方管理辦法》等規范標準,對處方用藥名稱、書寫情況、配伍情況等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發現不合理的情況,進而予以有效改正。(4)完善點評制度:在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工作中,其目的就是改善臨床用藥狀況,提高用藥合理性與安全性,為臨床后續工作的落實奠定堅實基礎。目前,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工作與西藥處方點評工作差異明顯,所以,必須針對中藥飲片使用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點評制度,進而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全面提高點評工作質量。
對兩組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統計比較,主要包括診斷與用藥不相符、重復用藥、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規范、腳注未寫或不符。
在軟件SPSS 20.0中輸入本次研究數據,用χ2值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百分數形式,用t值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均值±標準差)形式,P<0.05表明差異顯著。
實驗組處方中診斷與用藥不相符、重復用藥、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規范、腳注未寫或不符發生率分別為1.98%、0.99%、0.99%、0.99%、0.99%,對照組分別為8.08%、7.07%、7.07%、6.06%、6.06%,比 較 差 異 顯 著(P<0.05),詳 見 表1所示。

表1 比較兩組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n(%)]
近些年來,在臨床疾病治療中,中藥飲片應用越來越廣泛,其療效得到了醫生與患者的認可與青睞。然而,在實際治療中,中藥飲品用藥不合理情況時有發生,比如診斷與用藥不相符、重復用藥、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規范、腳注未寫或不符等,上述情況不僅會影響藥效發揮,還可能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2]。所以,在中藥飲片應用中,必須加強處方點評,分析其不合理現象,從而給予恰當糾正。
在中藥飲片用藥不合理情況中,診斷與用藥不相符的占有比率相對較高,主要表現為中藥處方術語西醫化,導致用藥與診斷不相符,比如,用西醫診斷“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名稱代替中醫診斷病名、證型。重復用藥就是一張處方中重復書寫同一味中藥飲片,或者疊加功效相似、相同的藥物。在實際用藥中,荊芥、防風、白鮮皮等治療皮膚的中藥飲片經常重復,原因主要為:中醫師個人習慣與工作態度不良,未認真審核處方[3]。配伍禁忌就是在一張處方中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的藥物,比如,甘草與海藻出現在同一張處方中。用法用量不規范就是處方中中藥飲片使用方法與劑量不符合相關規范標準,超劑量使用,比如,在《中國藥典》中明確規定了中藥飲片的使用劑量,比如,山豆根用量范圍在3~6g之間,吳茱萸用量范圍在1.5~4.5g之間,因為二者均具有輕微毒性,必須嚴格控制藥量,而實際應用中,山豆根與吳茱萸用量可達到10g。在中藥飲片治療中,藥物用量必須適中,過少則無法發揮藥效,過多則易增大藥物毒副作用[4]。腳注未寫或不符就是開具處方的時候,中醫師未對某位藥物進行注解,如“先煎”、“后下”等。在中藥處方中,腳注缺失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比如,龍骨、龜甲、珍珠母等質地堅硬的物質,需要先煎,而在開具處方的時候,中醫師并未對此進行說明,導致中藥飲片炮制處理效果不理想。針對上述中藥飲片處方不合理情況,必須加強處方點評,從而及時發現處方中存在的不合理情況,進而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此確保患者用藥有效、安全。本研究顯示:實驗組處方中診斷與用藥不相符、重復用藥、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規范、腳注未寫或不符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此結果與有關報道[5]非常接近,由此說明,通過處方點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中藥飲片用藥合理性。
在中藥飲片處方點評中應對以下內容予以注意:(1)兒童用藥時,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理特點,選擇恰當的中藥飲片,確保用藥安全、有效。同時,在保證用藥安全、有效的基礎上,必須嚴格按照兒童年齡、體重等情況確定用藥劑量,對于年齡不足3歲的兒童來說,用藥劑量為成人的1/4;對于年齡為3~5歲的兒童來說,用藥劑量為成人的1/3;對于年齡為5~10歲的兒童來說,用藥劑量為成人的1/2;對于年齡超過10歲的兒童來說,用藥劑量基本和成人相當。此外,兒童用藥時,盡量避免選擇毒副作用比較大的中藥飲片。(2)在實際治療中,必須根據患者疾病特點及病情嚴重程度,合理制定用藥時間、用藥次數及療程等情況,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用藥毒副作用。除此之外,中藥飲片藥物組成、配伍、藥理作用等非常復雜,需要嚴格依據中醫辯證理論進行藥物選擇,以此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加強中藥飲片處方點評,有助于提高用藥合理性,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