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肖月
(吉林省長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 長春)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手段,有著長期免疫的作用,主要與乙肝表面抗體的誘導水平有著密切聯系,若乙肝表面抗體水平大于等于10.0mOU/Ml時則表明接種乙肝疫苗的中小學生具備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接種效果良好。若乙肝表面抗體水平小于10.00mIU/mL則表明中小學生此次接種失敗,被判定為免疫無應答或弱應答者,仍具備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風險[1]。無應答或弱應答主要與遺傳性有關,會削弱乙肝疫苗對乙型肝炎病毒的預防效果,從而降低預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抗體水平[2-4]。因此為降低無應答或弱應答者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風險,本文選取部分接種乙肝疫苗后無應答和弱應答者,對其采用復種乙肝疫苗的方式,觀察兩者在加強乙肝疫苗免疫后,對易感染性病毒的免疫效果進行觀察,具體觀察結果如下報道。
從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隨機選取學校中小學生186例對其進行常規檢查,主要對中小學生HBsAg、抗- HBs和抗-HBc篩查,首先對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中小學生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生產企業和劑量分別為北京某生物制品研究所,10ug和20ug;于中小學生上臂三角肌進行秸稈疫苗接種。接種12個月后,對本次研究對象進行血液監測,以血液監測相關標準,判定其為無抗體應答者或弱抗體應答者;并將其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其中無應答者為實驗組1,弱應答者為實驗組2,兩組均注射10ug乙肝疫苗三針和20ug乙肝疫苗三針,接種過程中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中小學生均順利完成接種,且接種過程中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對無應答或弱應答中小學生于皮下注射接種卡介菌素。卡介菌素藥物生產公司和批號分別為我國南方一家藥液有限公司;20060601,藥品劑量為1.0ug。注射次數為每隔1日注射,注射次數為連續15次。注射過后再對其應用接種重組酵母乙肝疫苗,藥物生產公司和生產批號分別為我國北方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006040102。兩組注射劑量分別為10ug和20ug。注射過后分別于0個月、1個月和3個月對其采用全程免疫,并在5月、12月和24個月后對免疫過程中的中小學生乙肝情況進行復查,主要復查指標共包括5項,其中一項指標為HBs,若其數值≥10mIU/mL,則表示該項指標呈陽性。
(1)觀察兩組乙肝疫苗無應答或弱應答復種抗體產生情況。主要通過于中小學生在應用加強免疫第一針接種后一個月,對其血液進行采集,同時于中小學生在應用加強免疫第三針后一個月,再對其進行一次血液采集,利用血清檢測指標,對加強免疫的中小學生進行血清檢測,檢測過程中須嚴格按照試劑藥物說明書操作。(2)觀察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采用SPSS 19.0對復種乙肝疫苗后的作用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以(±s)和(n,%)形式表示和計量資料和治療總有效率,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檢查方式為t和卡方,若P<0.05則代表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共挑選186例接種乙肝疫苗的中小學生,其中包括男性86例,女性100例,乙肝疫苗第一針復種后有85.48%(159/186)產生了抗體,乙肝疫苗第三針復種后92.47%產生了抗體,由此可見乙肝疫苗在應用第三針復種后產生抗體的中小學生人數明顯多于第一針,且對無應答或弱應答者應用加強免疫方式,可起到良好免疫作用。
復種后第一針與復種后第三針治療總有效率并無顯著差異性,治療效果相近,P>0.05。數據對比詳情見表2

表2 對比應用不同劑量復種乙肝疫苗的總有效率(n,%)
乙肝病毒發病率較高,我國存在著很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這類人群具備的典型特征為在接種乙肝疫苗過程中為無應答或弱應答者,年齡多位于5-14歲之間,且大多數為中小學生,因年齡小,體質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也相對較差,所以需要采取接種疫苗方式提高中小學生的免疫能力,防止中小學生機體對病毒侵擾,以免病毒對中小學生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5]。在接種疫苗過程中,中小學生通常會接種乙肝疫苗,從而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實現抗病毒感染的目的[6-9]。乙肝疫苗共有三針,部分中小學生在接種疫苗后一般不會產生相應抗體或抗體滴速較低,此種現象即為無應答或弱應答者,一旦中小學生無應答或弱應答情況,體內的抗-HBs陰轉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很容易招到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襲,因此為了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改善無應答或弱應答者的接種情況,需對其進行復種,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抗體水平和滴速,延長復種疫苗時間,從而使無應答或弱應答者獲得免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保護力,有效調控白細胞抗原基因,延長免疫周期[10-11]。
本次調查研究顯示,通過加強免疫方式對實驗組1與實驗組2中小學生進行接種后復種,可使大多數無應答或弱應答中小學生,提高抗體水平;且10ug和20ug治療總有效率不存在顯著,P>0.05。研究提示,無應答或弱應答可能是因部分中小學生免疫應答遲緩所致,而非機體本身存在免疫缺陷,因此只需增加免疫注射次數和劑量,就可使原本無應答或弱應答者產生抗體。由此可見之所以初次接種乙肝疫苗出現無應答或弱應答現象,也可能與第一次接種疫苗質量不高有密切關聯,所以相關人員在對中小學生接種疫苗時,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術水平,同時需保證疫苗在注射之前得到妥善保管,另外在對中小學生進行初次乙肝疫苗接種,需在接種后1-4個月進行抗體水平檢測,若發現S/N<10需及時進行復種,從而保證初次接種藥物的有效性,實現快速提高中小學生免疫水平的目的。

表1 觀察實驗組與參照組乙肝疫苗復種產生抗體情況
綜上所述,對接種乙肝疫苗無應答或弱應答者及時采用增強抗體方式,可提高中小學生的免疫水平,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