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運花
(青海省人民醫院普通外科四病區,青海 西寧)
重癥急性胰腺炎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兇險和致死率高的特征,在臨床治療中及時地采取腸內營養支持措施,能夠起到顯著治療效果,有助于預后恢復的改善[1]。在腸內營養支持過程中,存在發生堵管、腹瀉的風險,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保證患者營養狀況和預后恢復,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于醫院內部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重癥胰腺炎營養支持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組后對比不同護理干預模式下兩組患者的腹脹、腹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腸內營養支持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集束化干預模式對急重癥胰腺炎營養支持患者營養狀況及預后的影響。報告如下。
此次研究于醫院內部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重癥胰腺炎營養支持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將入組患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例數為60,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是20歲和71歲,平均(49.29±5.62)歲。對照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者的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是22歲和72歲,平均 (48.95±5.9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入組患者均確診為急重癥胰腺炎,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實驗知情并同意,患者均無語言和溝通障礙;排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排除有腹部手術史患者,以及營養支持成分過敏患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掌握患者的身心狀態,鼓勵并安慰患者,減緩其心理壓力,做好腹腔引流管、尿管的針對性護理,保證住院環境安靜、衛生。
實驗組采取集束化干預模式,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成立集束化護理干預小組,成員包含科室主任、營養科醫生以及護理人員,小組成員通過查閱資料,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干預方案。鼻腸管護理方面,4h檢查一次位置及固定情況,及時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腸管;腸內營養劑的選擇方面,選取既能夠保證營養,又不會對過度胰腺產生刺激的混懸液;輸注護理當中,堅持速度由快到慢、劑量由少到多的原則;對患者進行腹部護理按摩,繞臍帶順時針環形按摩,清醒患者指導其開展深呼吸訓練,達到刺激腸道的作用。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腹脹持續時間、腹痛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同時記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例數,計算對比并發癥發生率。
此次研究中的測量和統計數據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測校驗,計量資料用(t)進行校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腹脹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的腹脹腹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對比(±s,d)

表1 兩組的腹脹腹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對比(±s,d)
?
實驗組中有3例患者發生腹瀉癥狀,2例患者出現堵管,1例患者意外拔管,1例患者吸入性肺炎,共有7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1.67%,對照組有2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9例患者發生腹瀉癥狀,8例患者出現堵管,2例患者意外拔管,3例患者吸入性肺炎,并發癥發生率為36.67%,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重癥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疾病進展快,容易導致肝功能、腎功能損害,呼吸衰竭,致死率較高,既往治療認為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期間,應該讓胰腺充分休息,配合禁食水、應用生長抑素等措施減少胰酶的分泌,進而減輕急性胰腺炎的癥狀。這種觀點在輕型胰腺炎的治療過程中是可行的方法,因為其禁食水時間相對較短,但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這種治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因為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通暢禁食水時間較長,加之長時間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容易導致腸道菌群移位、失調,導致更加嚴重的全身感染,無疑加重患者的病情[4]。早期的腸內營養可以有針對性的解決上述不足。但是如何實施腸內營養,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腸內營養物質需滿足患者高消耗狀況下的營養要求,同時給予患者的營養物質不能過渡的刺激胰腺,導致胰液大量的分泌。我科和營養科的積極配合下選擇腸內營養混懸液。營養液通過鼻飼給予,營養液的給予從小劑量、低濃度開始,根據患者的病情轉歸和患者對藥物的適應情況,逐步提高營養物質的濃度和劑量。在給要的過程中,患者易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出現腹脹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胰腺炎導致的麻痹性腸梗阻,另一方面較高濃度的營養液的刺激。出現腹脹,需繼續禁食水、胃腸減壓,亦可調低營養液的濃度。腹部按摩、康復、重要治療亦有不錯的療效。腹瀉由營養液濃度過高、營養液給予過多所致,可調低營養液濃度,營養液逐步加量。
集束化護理干預是將循證護理理念引入到重癥患者護理當中,將臨床治療技術和護理干預方法有效結合,更具針對性和權威性地處理疑難問題,能夠保證患者接受高效的優質護理服務[2]。此次研究中,對急重癥胰腺炎營養支持患者分別實施集束化干預模式和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腹脹、腹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集束化干預模式下,護理人員、營養醫師在護理工作開始之前,首先依照循證醫學理念,收集腸內營養支持等相關文獻資料,明確營養支持過程中患者發生并發癥以及預后不良的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3]。集束化干預模式下,護理人員對急重癥胰腺炎患者的鼻腸管位置、通暢情況、營養劑成分以及營養液溫度等,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使得相應的風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營養狀況得到有效保證,且預后恢復良好。綜上所述:在急重癥胰腺炎營養支持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取集束化干預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患者癥狀更加迅速緩解,預后狀況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