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連金,官林英,韓祿祿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第九0八醫院消化科,江西 鷹潭)
總膽管結石好發于膽總管下端,以高熱、黃疸、腹痛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內鏡下胰膽管造影(ERCP)術治療總膽管結石兼具診療于一體,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痛苦小等優點,是膽總管結石的首選治療方法[2-3]。但ERCP作為一種侵入性方法,術后易出現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痛苦、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影響患者手術效果。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模式是強調醫療、患者及親屬三者之間相互協作,合理分工,分享實施過程的一種護理模式,在預防各種腫瘤疾病術后并發癥中逐漸應用。本研究旨在探討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模式護理在ERCP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改善患者預后。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0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擇期行ERCP術治療的70例總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3-84歲,平均年齡(54.26±4.06)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2±0.57)年。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24-83歲,平均年齡(54.19±4.11)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9±0.61)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經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②均符合ERCP術指征;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胰腺炎等疾??;②交流障礙或精神異常者;③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指導,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操作。觀察組采用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模式護理,具體流程:(1)評估患者基本情況:患者入院后,耐心傾聽患者主訴,詢問患者既往病史、身體狀況、生活習慣等,協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全方位了解患者基本情況。(2)建立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的護理團隊,由高年資護士擔任組長、責任護士、主治醫生組成,責任護士為主要實施者,組長監督落實,由醫護人員、患者以及親屬共同討論患者病情,評估患者身體狀態、性格愛好、生活方式、家庭環境等,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并加強對患者及親屬健康宣教,配合護理措施的落實。(3)具體措施:①病情監測:密切監測患者脈搏、體溫、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②營養支持:術前引導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親屬給予患者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低脂、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對于無法經口進食患者遵醫囑給予腸內營養支持。術后禁食24h,進食期間加強患者口腔護理,保證口腔濕潤、清潔。禁食24h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由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環境護理:保證住院病房清潔衛生,定期通風、消毒,確保房間溫濕度適宜,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積極與患者溝通,消除緊張、恐懼心理,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④并發癥護理:盡量提高醫護人員術中操作技巧和熟練程度,減少對胰管開口的損傷;術中積極配合醫生操作,嚴格執行是無菌操作,術后妥善固定好引流管,記錄引流管流量、引流液性質等,適當給予抗生素沖洗,以防發生感染。術后密切監測患者面色、血壓、引流液顏色以及排便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⑤疼痛護理:引導患者表達自身感受,與親屬一同協助患者調整合適體位,緩解疼痛,對于疼痛嚴重者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4)總結經驗:由醫護人員、患者以及親屬共同探討相關問題,不斷完善相關護理方案,形成醫護人員-患者-親屬三位一體化護理干預流程。
(1)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包含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疼痛。其中術后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評分,在紙上畫一條10cm橫線,0代表無痛,10代表劇痛,中間部分代表不同程度疼痛。由患者根據自身疼痛程度在橫向上標出相應位置。(2)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含感染、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癥。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住院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膽總管結石是在多因素作用下,膽汁匯聚成膽囊結石的病癥,若結石未能有效清除,會導致膽管炎和梗阻反復發生,甚至加劇患者全身性感染,引發嚴重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ERCP術能全面清除結石,且該手術屬于微創術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但ERCP術后存在并發癥風險,其發生原因不僅與術前準備、醫生操作技術、基礎疾病等有關,還與圍術期護理措施密切相關[7-8]。
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模式護理是由醫護人員、患者和親屬共同組成的護理團隊,是對傳統護理模式的延伸,利于豐富護理工作由醫護延伸至患者和家屬,對患者和家屬共同實施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利于患者病情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模式護理在ERCP術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提高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三位一體模式護理由醫護人員、患者和親屬共同參與管理,便于入院時對患者病情、心理等做出初步、準確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共同制定圍術期、出院后護理方案,加強患者治療及恢復期間全過程的管理。三位一體的模式能夠促進醫護人員多層次、全方位地深度合作,并充分發揮患者自身及親屬在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及時反饋病情變化,隨時調整護理方案,配合落實護理措施,實現無縫隙銜接。該模式護理加強對ERCP術后患者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可最大程度的減少感染、膽管炎的發生。此外,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模式能夠形成一體化、連續性的護理流程,促使醫療、患者、親屬三者相互協作,持續改進護理質量,保障飲食指導、環境管理等護理措施的合理性,達到保證患者營養支持,加快恢復進程的目的。
綜上所述,醫療-患者-親屬三位一體模式護理在ERCP術患者中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具有較好的推廣性。